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下,普洱市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切口,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多元共治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景谷镇创新“五维”工作法压实责任链条,上允镇以网格公示牌搭建精细化治理“神经末梢”等,诠释了从环境整治的“面子”到治理升级的“里子”,从政府主导的“独奏”到干群携手的“合唱”,各族干部群众正以能干实干精神绣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的乡村新画卷。
普洱网讯(通讯员 张睿 张海兵 何欣芮)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镇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为绘就水清岸绿、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奠定坚实基础。
景谷镇始终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作为治理工作的核心价值导向,将项目实施列为年度重点攻坚任务和党建考核硬指标,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构建起“党政统抓、层级联动”的严密治理体系,让治理成效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确保交出一份经得起检验、让群众满意的生态答卷。
在强化思想引领基础上,景谷镇通过明确“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的责任链条,将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压力传导到位。同时,以文召村邱家村民小组“政府出料、农户投工”的成功实践为例,向群众讲清共建共治共享的政策红利和发展前景,有效激发村民“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治”为“我要治”,汇聚起强大的治理合力。
以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标尺,提出治理成效“三感”硬标准。追求“视觉净”,通过科学铺设污水收集管网,新建标准化三格化粪池,确保厨房、浴室、卫生间污水应收尽收、规范处理。实现“嗅觉清”,推广“小三格+大三格”等高效处理模式,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衔接。落脚“心里暖”,确保每一处设施都暖民心、聚民意,真正把民心工程做实做透。
景谷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构建起“四级联动”的专业化攻坚队伍。镇党委牵头组建工程技术指导队,下沉一线巡回指导,提供专业支撑;村党组织成立工作专班,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进度把控;引入专业施工队伍,严把管网铺设、化粪池安装等关键环节的质量关;村民小组发动党员、乡贤骨干组建志愿服务工作队,带头投工投劳,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形成“镇村联动、党群同心”的网格化攻坚格局,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将严实作风贯穿治理全过程,筑牢“五关”。政策宣传“常”,通过入户走访、院坝恳谈会等形式,让政策家喻户晓,持续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组织领导“实”,强化各方协调联动,压实责任链条,确保工作推进有力有序;资金使用“效”,科学统筹上级补助资金,精准投放,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惠及千家万户;质量监管“严”,创新实施“农户自验+村组初验+监理终验”三级验收机制,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时间节点“紧”,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工。
截至目前,景谷镇涉及9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的农村污水治理已完成53个村民小组。随着各村污水治理试点的逐步开展,一幅“污水零直排、村庄焕新颜”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全镇干部群众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奋力书写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