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叠翠,蕴藏致富密码;林下生金,铺就振兴坦途。在普洱市广袤的山林间,一场依托绿水青山的“掘金”实践正蓬勃展开,成为拓宽百姓增收致富渠道的关键抓手。林下种植、养殖盘活了沉睡的林地资源,变“闲置空间”为“致富平台”;优化了种养结构,让“单一产出”迈向“立体经营”;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使村民既能“守着青山”,更能“赚得金山”,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普洱网讯(通讯员 张其琴 文/图)清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半坡乡曼伞村还笼罩在薄雾中,响亮的鸡鸣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山野的宁静。放眼望去,成群毛色鲜亮、体态健硕的土鸡在林下悠然踱步、刨食嬉戏,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养殖画卷。
“咕咕咕……”在龙海平的土鸡养殖基地,干劲满满的一天从给鸡喂食开始。龙海平说:“半坡乡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下养鸡既能赋予鸡群接近自然的生长环境,又能实现林地资源的生态循环利用,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
半坡乡作为典型山区乡,其立体气候显著,生态禀赋得天独厚,林地面积达25004.4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1.73%,丰沛的林地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
“林下养鸡相较于传统圈舍养殖,鸡群在广阔的林间自由活动,运动量充足,啄食青草、昆虫等天然饵料,可有效提升鸡群体质和抗病能力,也降低了饲养成本。”龙海平说。
为确保养殖成功,龙海平在管理方面下足了“绣花”功夫。在鸡苗选择上,挑选适应本地环境、抗病能力强的优质品种;建设了科学合理的鸡舍,既能遮风挡雨,又保证通风良好;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合理搭配饲料,白天让鸡在林间自由觅食,傍晚适当补喂玉米、麸皮等;严格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定期给鸡打疫苗、鸡舍消毒,确保鸡群健康成长。“我和我妹妹家现在每户每月购买鸡苗1000只,一年纯利润达15万元左右。”龙海平说。
通过科学管理和辛勤付出,龙海平捧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红利”。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林下养殖中来。目前,曼伞村林下养鸡规模已突破上万只,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林下养鸡,正让这片绿水青山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