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双收”——以生态智慧开启富民强村新纪元
青山叠翠,绿意生金。在普洱,一幅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林间铺展。普洱各地立足资源禀赋,以生态为底色,以科技为支撑,以融合为路径,向有限的林地要空间、要效益,巧妙破解林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产业结构和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的问题,实现了一地双收、一林多产的目的,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的绿色动能。
普洱网讯(通讯员 陈龙汝男 文/图)进入8月,西盟佤族自治县中课镇嘎娄村漫山的花椒红透了枝头,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把山野晕染得鲜亮动人。田埂地头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花椒,处处是丰收的热闹景象。
“2024年,我仅靠种花椒就挣了一万元,今年又种了7亩。”嘎娄村村民叶松说,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早些年,嘎娄村的花椒是野生的,因色红粒大、肉厚味浓成了周边餐饮店的“香饽饽”,但野生花椒资源有限,每年能采收的量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于是村“两委”带领大家反复试种,培育出野生花椒苗,才有了如今500亩漫山的花椒树。
勐梭镇他朗村佤味店主娜朋就是嘎娄村花椒的忠实“粉丝”。“我们做佤味少不了花椒,嘎娄村种植的花椒味道正宗、价格合适,每年我都找‘老卖家’预订。”娜朋说。
嘎娄村的增收道路越走越宽。从核桃树下种花椒,到花椒树下种魔芋,这套由村“两委”摸索出来的立体套种模式,让嘎娄村的土地“上下都能生金”。
近年来,西盟县沿着产业振兴的路子,不仅把花椒、米荞、百香果等特色产业越做越强,还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