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话,留给盛夏
随着夏天的离开,空气中也弥漫着告别的低语。篮球场上的拼搏与挥洒、食堂阿姨的一句“同学吃什么”、图书馆借了未还的书、十一点熄灯的宿舍,都是滚烫青春里的独家记忆。
没有哪个夏天会像毕业那个夏天那般热烈。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毕业那个夏天的故事,与青春再会,和当年匆匆离场的自己告个别。
“当青春列车呼啸驶过,这存于心底的暖意,恰如食堂那扇窗口永远亮起的灯火,足以照亮我们穿越人生所有的寒夜,让前路始终有光。”
毕业典礼的喧哗如潮水般退去,原本人声鼎沸的校园骤然安静下来。我拖着行李,缓缓穿过空荡荡的食堂,桌椅整齐地排列着,安静得让人心生空落。曾经热闹的人潮仿佛被一阵风吹散,只留下无边的空旷和我心底那同样空落落的回响。我的脚步在那个熟悉的窗口前停了下来,玻璃后面,那个每天笑容温暖如春的身影已然不见。我久久地伫立着,那句每日亲切的“同学,今天吃什么?”还在耳边回荡,却又如同烟雾般消散在无边的寂静中。原来,三年的时光竟如此浓缩在几道熟悉的味道里。
记得高一刚入校时,我挤在长队中间怯怯张望,食堂阿姨笑盈盈的声音恰似暖流穿过嘈杂:“新同学,今天试试咱们招牌糖醋排骨?”那日排骨的酸甜滋味,竟如印章,深深印在我的舌尖上,从此成为我味蕾对青春最深刻的记忆。后来,我竟也渐渐成了那窗口的常客,阿姨递饭时总会多添半勺菜,仿佛已经默契地读懂了我那点饥饿的心思。三年里,我每日三餐都从这里经过,阿姨的笑语和饭菜的热气,不知不觉间如空气般融入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真正让我心底泛起涟漪的,是高三上学期那个阴霾的下午。模拟考试失利,我独自坐在食堂角落,食不下咽,失落感仿佛要将我吞噬。阿姨端着餐盘经过,却忽然停下脚步,将一小碟特意留的、我最爱的糖醋排骨轻轻放在面前:“丫头,吃饱了才有劲儿,下回准能考好!”她那朴素的话语,如同暖阳般融化了我心头的冰霜。原来,最平凡的关怀,恰恰是少年时光里最温暖的慰藉,给予人无尽的力量。
毕业前几日,我特意在书桌前写了一张卡片,笨拙的字迹里满是对阿姨的感激。那天,我捏着卡片悄悄靠近窗口,却看见阿姨正弯腰费力地搬动沉重的菜筐。我捏着卡片的手心微微出汗,那句“谢谢”卡在喉咙里,终究没有说出口。最终,我匆匆打饭离开,而那张卡片,也被我悄悄塞回了衣袋深处,封存了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真挚心意。
当我在食堂吃完最后一顿晚饭,走出食堂大门时,微风拂过脸颊,远处传来几声蝉鸣。原来,有些感激不必用言语表达;有些珍重,只要舌尖记得那味道,心口记得那暖意,就足以成为生命中最笃定的坐标。
青春终将远行,而人间的暖意却沉淀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底色,如同盐溶于水——虽无形迹,却让此后所有的日子都浸透了一种深沉而永恒的滋味。人间温情,何尝不是岁月为我们暗中存留的一笔丰厚储蓄?当青春列车呼啸驶过,这存于心底的暖意,恰如食堂那扇窗口永远亮起的灯火,足以照亮我们穿越人生的寒夜,让前路始终有光。(高铭霞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