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普洱学院)作为云南省首批人才工作示范项目单位,普洱学院自2024年1月启动《面向澜湄流域国家的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后,充分依托国门大学的区位优势,通过国际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逐步成为服务澜湄流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校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等10余所澜湄流域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创新推出“2+1+1”“3+1+2”联合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数字产业、智慧农业、文旅产业人才800余人。其中,开展境外高层次茶叶咖啡技术人才培训40人,接待澜湄流域高校研修师生达600余人次。
产教融合领域,学校聚焦澜湄流域特色产业需求,联合东软集团共建全国首个“一带一路”数字产业学院,涵盖5个专业,惠及600余名学生。同时,与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院士团队、中国农业大学高万林教授团队携手合作,成立茶产业研发中心、智慧农业实验室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成功转化茶叶咖啡加工、牛油果深加工等专利技术11项。依托云南工匠学院,学校开展茶艺师、咖啡师等技能培训341场,2万余人次参与其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获证率高达88.84%。目前,已有810名茶艺师、584名评茶员、323名咖啡师活跃在澜湄流域各国产业一线。
平台建设上,学校投入资金建成滇西南国际实验实训大楼、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设施。其中,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覆盖95%的食品安全抽检项目,为普洱及周边国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博士教师数量从40人增至72人,引进银龄教授34人,组建了“澜湄智慧农业”“牛油果研究”等特色团队。
据悉,该项目实施以来,带动毕业生创业率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创业人数达411人。学校被列入全国总工会工匠学院建设单位,建成中德工程师学院(普洱)等国际合作平台。未来,学校计划每年培养流域产业人才2000名,持续为澜湄流域现代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