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文明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
近年来,普洱市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两山”理念。通过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大地披上绿装;全力救助野生动物,让生命重归自然;广泛开展生态保护宣传,在全社会凝聚起生态保护的强大共识。如今,越来越多的珍稀野生动植物频频“亮相”普洱,它们在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净土上,自由自在地生长,安然惬意地栖息。这如诗如画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普洱独特的自然之美与生态魅力。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杨云忠)近日,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工作人员通过安装在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捕捉到稀有物种赤尾噪鹛的身影。
赤尾噪鹛属于雀形目画眉科噪鹛属的中型鸟类,其体长在24厘米至28厘米之间。它的头顶至后颈呈红棕色,两翅和尾部为鲜红色;眼先、眉纹、颊、颏和喉为黑色,眼后有一块灰色斑块,其余上下体羽大多为暗灰色或橄榄灰色。
赤尾噪鹛在中国种群数量稀少,是2021年2月我国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物种,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至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灌丛地带,通常成对出现。赤尾噪鹛性胆怯,善鸣叫,鸣声嘈杂,稍有动静便藏入浓密的灌丛内,常常听其声不见其影。
又讯(通讯员 田应兰 文/图)近日,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管护员在巡护过程中,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密林中发现七八株通体雪白、晶莹透亮的植物。经哀牢山生态站科研人员鉴定,这些植物属于国家近危级珍稀植物水晶兰,具有药用和科研价值。
据哀牢山生态站常务副站长、正高级工程师鲁志云介绍,水晶兰不是兰花,而是多年生草本腐生植物。其因形状酷似洁白无瑕的水晶而得名,因散发着诡异而迷人的光芒,也被称为“幽冥之花”“幽灵草”“梦兰花”。水晶兰大多生长在海拔800米至3200米幽暗潮湿的环境中,它虽身为植物,却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腐烂的植物获取养分。该物种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高,人们只有在土壤、水源、温度、湿度等生存条件达到一定要求时,才能发现它的身影。2013年,水晶兰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近危(NT)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