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有花开,一年四季有果摘。近年来,普洱市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坚果、火龙果、百香果等特色水果产业,让百姓增收、农业增效,为助推乡村振兴注入“甜蜜”能量。
普洱网讯(通讯员 邓孟江 李清清 罗和金 文/图)近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千亩火龙果基地迎来丰收,鲜红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其间,熟练地挑选、采摘、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今年的第三茬果,摘完直接交给合作社,销路不愁。”孟连勐马朗涵火龙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叶种笑着说。
基地之所以能快速壮大,得益于“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抱团模式。芒朗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波岩克带领周边党员群众共同发展,把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技能培训嵌入火龙果“种—采—包—运”全链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增收。
“我每天负责把火龙果装筐,一天能挣三四百块,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勐马镇贺改村村民玉罕根说。
产业要长久,科技是支撑,延伸链条是关键。合作社先后引进以色列、越南优质品种,配套水肥一体化、夜间补光等精细化管理技术,商品果率提升至90%以上。同时,建成烘干车间,把鲜果制成火龙果干、冻干脆片,附加值提高2.5倍。
“我把课堂搬到地里,手把手教技术。现在乡亲们既会种果,也会加工,订单排到了年底。”波岩克自豪地说。
目前,朗涵火龙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已达620亩,预计全年产值突破300万元。
近年来,勐马镇依托低热河谷气候和区位优势,以火龙果为“拳头”产业,打造“采摘+观光+民宿”农文旅融合示范带,不断延伸“甜蜜经济”产业链。从枝头到车间,从田间到云端,小小火龙果已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