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近年来,普洱市聚焦移民生态宜居和产业发展两个重点,抓实利益联结、收益分配、后续管理,统筹做好移民搬迁安置、移民产业发展、收益分配等工作,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确保移民收入持续增长,移民群众安全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如今,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已成为普洱移民群众的真实写照,“新居民”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李婷 鲁海杨 文/图)在思茅区倚象镇东城社区万和家园,331户1242名来自6个乡镇(街道)的搬迁群众正开启他们的新生活。作为思茅区唯一一个800人以上的大型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帮扶等举措,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民生答卷。
崭新的楼房整齐排列,干净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如今的万和家园处处洋溢着幸福生活的气息。搬迁之初,如何让群众在城镇扎根、增加收入,成为他们“稳得住”的关键?
面对群众关切,2023年8月,倚象镇东城社区应时成立,社区党支部同步组建。21名党员与16名网格员迅速行动,挨家串户宣传就业政策、精准收集就业需求,成为联结搬迁群众与企业的“连心桥”。
“我们不仅详细讲解周边企业的招聘信息,更会根据每户家庭的实际需求推荐合适岗位。”东城社区网格员结李忠说,“看到乡亲们找到工作、增加收入,我们打心底里替他们高兴。”
为更有效拓宽增收渠道,倚象镇党委政府和东城社区联动发力,盘活闲置资产,引入普洱朋柏食品有限公司共建百香果帮扶车间。在距离小区仅几步之遥的帮扶车间里,机器声轰轰作响,工人们忙着把百香果搬运、装筐、分拣、挖浆,每个人都在为美好生活奋力拼搏。
“在这里上班特别好,踏实又安心。出家门几步路就到岗位,收入也不错,还能照顾家里,日子过得充实又满足。”百香果帮扶车间工人张荣芳说。
目前,车间每日加工百香果约10吨,已吸纳50名当地居民稳定就业,其中28人来自安置点。随着产能的持续扩大,将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我们计划逐步将产能扩大到每日加工30吨,鲜果加工、产品包装等用工需求将同步增加。”普洱朋柏食品有限公司百香果帮扶车间负责人谯荣林介绍,“薪酬每月按时发放,就是要让乡亲们安心工作。”
社区还开发了公益性岗位,设置了城镇公益性岗位和乡村公益性岗位4个,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保障。作为一个“年轻”的社区,东城社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进一步拓展百香果产业链条,精准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们会尽可能在社区附近多引进一些企业,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明天。”倚象镇东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卫才说。
在社区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倚象镇党委政府也着眼全局,着力构建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增收保障体系,为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倚象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李志成表示,倚象镇一方面强化党建引领,深化网格服务,扩大政策宣传和招聘信息覆盖;另一方面持续盘活资源,跟踪百香果车间运营,推动岗位扩容,拓展更多产业合作。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开展实用技术教学,提升群众就业能力,动态开展公益性岗位,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机制,确保搬迁群众就业稳、能致富。
从“忧居”到“优居”,从“就业”到“乐业”,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搬迁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