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万晓清)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在选调生的培育、激励、使用、保障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探索构建“政策传导+实践淬炼+决策支撑”三维培养机制,助力选调生成长为懂政策、善服务、能建言的复合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青春动能。
政策传导在一线,从“外来人”成为“自家人”。采取“线上+田间+上门”三位一体宣传模式,成立选调生政策宣讲团,开展“政策进万家”活动。建立“1+N”结对机制,每名选调生结合网格化管理“分片包干”各村民小组,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通过“围炉夜谈”“田坎地头宣传会”等接地气的方式,将森林防火、医保报销、土地延包等政策转化为“方言土话”进行宣讲,惠及群众万余人。同时,各乡(镇)运用好“小课堂”、周例会等持续夯实选调生政策功底,督促选调生落实好走访制度,进一步掌握村情、户情。
实践淬炼在基层,从“新生”到“能手”。以“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为抓手,引导选调生主动领办“微项目”,在解民忧中长才干。此外,选调生联合驻村工作队员组建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养老院的老人提供卫生清洁、助餐送餐、精神慰藉等暖心服务。这些小而实、接地气的行动,成为选调生从“高校生”向“实干家”蜕变的生动写照。
决策服务在一线,从“小白”变“参谋”。严格执行选调生“六个一”制度,即开展一轮入户走访、建立一套村情档案、结成一个联系对子、办好一批为民服务事项、组织一场集体活动、每月列席一次乡(镇)会议,不断强化选调生调研工作能力。组织导师帮带、专人审核,动态跟踪调研进展,精心指导报告撰写,确保调研主题切合、成果实用、经验可推广。近3年来,在村选调生聚焦党建引领经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等关键领域,提交调研报告14篇,为乡(镇)党委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