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墨江县融媒体中心 文/图)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愧竜村笔墨村民小组,一位裹着头巾的哈尼族妇女陈大妈正和儿子在自家茶园里采茶。突然,宁静的茶园被一阵手机铃声打破,老人的儿子掏出手机接听后,脸上露出喜悦又惊讶的神色,转头看向母亲。与此同时,在十几公里外的墨江县人民医院,身着白大褂的院长邓漾刚挂了电话又拨通另一个电话。不多时,副院长余开明走了进来,邓漾笑着说:“又得麻烦您来帮忙翻译了。”余开明笑答:“这是民族地域的语言习惯,普通话不标准,我来当你们的联络员。”
电话再次拨通,一段暖心往事重现眼前。
(左二为邓漾)
邓漾,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23年8月,他毅然加入由10名医疗专家组成的上海市“组团式”援滇医疗团队,跨越山海,一路南下,来到墨江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并挂职墨江县人民医院院长。这支团队怀揣着灼灼如炽的热忱,在推动墨江医疗事业发展征程中精耕细作。
陈大妈,便是邓漾到墨江县第一个月接诊的患者。2023年9月的一个早上,邓漾刚到医院就被紧急叫到急诊室,只见陈大妈躺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着,腹部胀痛难忍,伴有便血,甚至出现气急、休克症状,检查结果显示:空腔脏器穿孔。邓漾果断组织施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发现陈大妈乙状结肠壁局部坏死,一处直径约2厘米的穿孔导致肠内容物外溢,手术室内气氛瞬间变得紧张。有着二十余年普外科经验的邓漾立即判断:这是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粪汁性腹膜炎。他当机立断采取“损伤控制”治疗方案,争分夺秒地切除病损肠段,彻底冲洗腹腔和盆腔后,进行乙状结肠造口,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但考虑到陈大妈合并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肺部感染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多种基础疾病,邓漾团队丝毫不敢松懈,立即将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由来自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重症医学科的“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周淏接手后续治疗。在接下来的治疗期间,陈大妈还经历了感染、心衰等多种病情变化,邓漾多次组织普外科、心血管内科和呼吸科专家会诊,及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终于,陈大妈转危为安,出院和家人团聚。
当陈大妈接听副院长余开明打来的电话,听到是院长邓漾询问她恢复情况时,她连声说:“谢谢‘高医生’救了我,谢谢!”
余开明忍俊不禁地解释道:“不,他不姓高,姓邓,邓医生。”
陈大妈执拗地说:“水平高,就是‘高医生’!”
余开明笑着对邓漾说:“老人说,水平高的就叫‘高医生’,以后,我们都喊你‘高医生’了。”
“当医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到一位位重症患者康复出院。”这是邓漾常说的一句话,简单质朴却饱含着他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彰显着医者仁心的大爱。
在上海市“组团式”援滇医疗帮扶团队到来之前,陈大妈这类病情危急的手术患者,需要前往昆明等地的医院治疗,不仅长途奔波,还会延误治疗。而如今,这支帮扶团队,让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邓漾和他的团队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组团式”帮扶的深层价值。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诊疗技术,更传递了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持续创新的发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