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正文



5个故事,读懂滇缅公路的烽火岁月③|一封来自1938年的呈文


来源:云南发布  时间:2025/08/28/ 11:48 点击:




图片


编者按

1945,镌刻着一个民族的胜利与重生,也是滇缅公路血肉筑就、丰碑永驻的历史坐标。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云南网、云南发布精心策划,携手云南省档案馆,依托首次对外展出的“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隆重推出“1945——揭秘档案中的滇缅公路”大型融媒体报道。

通过“1-9-4-5”的叙事脉络,以1条主稿和短片回溯征程、9组图片凝视瞬间、4座桥梁见证坚韧、5个故事触摸温度,立体呈现滇缅公路艰苦卓绝的修筑史诗,再现那段烽火岁月中融入血脉的民族记忆。

历史无声,档案作证;英魂已远,精神长存。

今天,推出5个故事中的第三个故事,一封来自1938年的呈文。

图片


杨洁是云南省档案馆史料编研处的一名年轻干部,她积极参与抗战时期历史档案编研与整理工作,对滇缅公路相关文史资料有着广泛和细致的掌握。

镜头前,杨洁将这份呈文及背后的历史娓娓道来,谈及民工“枵腹从公”“衣物荡然”等细节时,眼中难掩凝重,却仍保持叙述的克制与清晰,体现出专业档案工作者特有的冷静与共情。通过她的讲述,一段关于奉献与坚守的厚重历史,清晰而富有温度地呈现于观众面前。

以下是她的讲述: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滇缅公路的故事。

云南省档案馆有一份档案,是1938年尹自忠等28名腾冲县筑路民工联名写给云南省建设厅的呈文。这份档案背后,正是20万云南各族儿女用血肉之躯修筑滇缅公路的历史见证。

呈文开头,就展现了民工们对修筑滇缅公路重要性的深刻理解——面对日军试图封锁沿海、国家危亡的严峻形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惟海岸既被封锁,一切运输自感重大困难,为力图补救,计滇缅公路遂成为举国瞩目之生命线。”

可那时,滇西百姓生活清贫,劳役十分沉重。档案记载,修路的“数万民工平时多出卖劳力担负全家衣食,一旦奉派筑路,不惟一家大小啼饥号寒,衣食无着,即自己伙食亦需典贷找借,各自筹备。数月以来,始则挖肉补疮,变卖所穿衣服及所带行李,以救急一时。久则衣物荡然卖无可卖,则不得不餐风露宿,枵腹从公,而饥寒致病,因病致死者累累荒冢,实不知凡几。”

但即便这样,他们依然坚持着。面对山河破碎、国运危殆,“尽人力修公路、尽物力献国家”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信念。正如电文中所写:“故自去岁修筑以来,一般民工莫不茹苦含辛,以期筑路救国。”短短20多个字,却道出了筑路民工的苦难与坚忍,以及“筑路救国”的决心。

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也说道:“滇省原为贫瘠之区,但国事如此,誓将政府历年所蓄,及民间所有公私力量,悉数准备贡献国家。”

今天,我们重读这份档案,不仅为铭记历史,致敬无名英雄,更要记住:国家需要时,普通人该如何扛起责任。正如档案中所写:“人非下愚固亦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上一篇:中美民间友好交响音乐故事会将在美启幕 下一篇:石嘉植: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