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陶俊蓉 鲁海杨 文/图)方寸庭院,承载民生冷暖。在思茅区思茅街道过街楼社区,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小区庭院会”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生活。去年以来,过街楼社区以创新居民自治模式为抓手,以“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为原则,积极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探索出基层治理“小区庭院会”新模式,推动小区治理从“解决单项问题”向“体系化治理”升级,持续凝聚共建幸福家园的合力。
“目前,我们小区最大的问题就是门口的交通问题,希望能够给予解决。”“小区里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傍晚时分,走进过街楼社区南屏镇林业站小区的庭院,在休闲区域,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们围坐在一起,正热烈地讨论着小区的事。就在最近的一次议事会上,停车位紧张、治安管理等问题成为焦点。大家积极地为小区的发展出谋划策,推动解决一个又一个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
南屏镇林业站小区建成时间较久,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在传统的治理模式下,居民的诉求难以及时传递,社区与居民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渠道,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2024年,过街楼社区创新推出“小区庭院会”机制,将议事平台搬到居民家门口。“小区庭院会”不拘形式、不限时间,居民随时提,工作人员现场应、限期办。通过“零距离”议事共同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让“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成为现实,推动小区的问题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解决”,有效激发居民自治意识,促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提出问题只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社区建立了“议事—落实—反馈”闭环机制,专门安排人员跟进决议执行情况,每次议事会都会向居民汇报项目进展。同时,将居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整理成“实事清单”,纳入社区重点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间和工作目标。居民可以随时了解进展、提出意见,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一个个民生问题的解决,一件件实事的落实,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