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澜沧江畔的书声琅琅到无量山下的灯影深夜,普洱广大教师用知识叩响童心的大门,用温情守护成长的航程。你们用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绘就万千学子青春的斑斓,撑起边疆教育挺拔的脊梁。你们是文明的渡船,是时代的匠人,让普洱的绿洲不仅生发茶叶的芬芳,更孕育精神的丰饶。致敬每一位以平凡铸就伟大的教师!愿你们始终如茶山春泥,静默滋养却生生不息;如云岭明灯,默默守候而光芒长存!
“教育是灵魂的对话,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富岩镇中心学校教师袁波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自投身教育事业以来,他怀着育人初心扎根乡村,始终秉持“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工作态度,践行“踏实、能干、肯干、敢干”的工作作风,坚守“虚心好学,实事求是”的人生信条,在基层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成为乡村孩子成长路上的温暖守护者。
从偏远村小到乡(镇)中心校,从普通科任教师到德育管理者,袁波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面对日常教学中遇到的挑战,他总能用耐心与智慧一一化解。面对一年级新生因方言障碍造成的知识断层,他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沟通和教学技巧,耐心教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班里一名女生因思念外出务工的父母而产生厌学情绪时,他连续3个月组织“书信传情”活动,手把手教大家写下心里话,再将信件送到父母手中,让相隔千里的亲情跨越山海相连。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袁波始终聚焦乡村教育的重点难点。关爱留守儿童时,他化身“临时家长”,关注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与心理状态。推进控辍保学工作中,他走遍村寨入户劝学,用真诚打动家长与学生。他还把民族团结融入课堂内外,引导不同民族的孩子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教育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点燃生命的火种。”这是袁波在述职报告中写下的感悟。如今,这位扎根边疆的教育守望者,仍以赤子之心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用爱心与责任守护着每一朵“山花”的绽放,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乡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记者 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