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 正文



人不负青山——景迈山申遗成功两周年综述(上)



来源:《普洱日报》 徐一丹  臧灵 时间:2025/09/17/ 09:59 点击:




普洱日报讯(记者 徐一丹 臧灵)清晨的景迈山,薄雾轻笼着连片的古茶林,千年古茶树的枝叶在微风中舒展,带着晨露的清香漫过林间小径。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迎来了载入史册的时刻——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通讯员 子涵 摄)

转眼两年时光过去,申遗成功的荣光背后,是一场关于守护的接力。循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理念,在保护中探索,在传承中前行,用扎实的行动守护着这份千年茶脉与文化遗产。

法规先行

构建严密保护网

申遗成功后,景迈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好这一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普洱市迅速行动,以法规为基石,为景迈山的保护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景迈山的保护提供了依据。条例明确了主体责任、保护区范围和禁止行为以及景迈山管理机构的职责。

与此同时,一系列规划规范紧锣密鼓地编制完成。《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的修编、编制,《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管护技术规范》的发布,规范了景迈山古茶林管理,整合人员力量常态化巡检,掌握防护林物种指数及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

除此之外,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构建基层治理网格化体系,充分发挥网格长作用,推动治理工作更加精细化。凝聚工作合力,采取局、镇、村三级联审的方式,规范景迈山建设活动秩序,完善景迈村、芒景村村规民约修订,芒景村成为省级基层治理议事协商试点村。开展古茶树管护、病虫害防治等宣传,让茶农们在日常管护中有了科学指导。

景迈村党总支书记岩赛乱说:“现在村民们都知道,古茶树是我们的宝贝,按照村规民约和管护技术规范来管理,既能保护好古茶树,又能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今天的景迈山,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体系,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法规的呵护下,更好地延续千年的传统与生机。

碳足迹管理

开辟保护新路径

作为遗产地保护的创新举措,普洱市通过碳足迹核算助力景迈山保护,探索出“保护与发展协同推进”的绿色路径。

2025年发布的《景迈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碳足迹报告》显示,申遗前一年,遗产地范围内碳排放量为1.53万吨;申遗后一年来,游客数从30.11万人次增至40.2万人次,同比增长33.52%,文旅产值从1.84亿元增至3.38亿元,增长184%,而碳排放仅增加至1.55万吨,上升1.24%。景迈山区域林业与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量达19.79万吨,远超所有排放源的总和,使得该区域的碳足迹最终呈现为-18.24万吨,彰显出卓越的碳汇能力。普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碳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显玲介绍,区域碳足迹是衡量一个地区碳排放量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指标,有助于详细了解和掌握该地区在人类生产、生活和消费活动中所排放和吸收的温室气体总量,是从生产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一种手段。对景迈山区域进行碳足迹核算,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将为景迈山遗产地的减排策略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为确保核算结果精准可靠,普洱市组建专项团队,通过现状调研、模型搭建等多维度手段,访谈12个管理部门、多家企业及群众,实地考察景迈山碳排放源、碳汇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参考国内外区域碳足迹核算标准规则,开展3轮数据清单与资料收集工作,共收集56类基础数据资料;广泛参考国内外世界遗产地以及知名茶产区的茶产业、文旅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经验,探索景迈山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如今,已推出景迈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碳足迹标识,开展首批两款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普洱茶产品碳足迹标识的运用,满足了年轻化、绿色消费群体的需求,拓宽了景迈山茶产品的销路,提升了景迈山茶产品绿色低碳新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全民参与

共守美丽家园

景迈山的保护,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每一位景迈山人的共同使命。申遗成功两年来,景迈山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了全民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景迈山驻防分队常年驻扎在景迈山,通过建立“人防+技防”的双轨机制,在排查火险隐患的同时,同步记录古茶林生长状况;借助无人机红外监测,构建起“空中护茶眼”。与此同时,队员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进村入户、巡山进校,宣传古茶林、古村落、森林防灭火知识。驻防分队队长助理陈应宝说:“两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景迈山的珍贵,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惠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携手社会力量,推出“云上景迈你我共守护”志愿服务项目。百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配合专业团队利用物联网设备,实现对古茶林生态系统、传统村落建筑风貌等遗产要素的全方位、智能化监测。同时,定期深入村组开展入户宣传,重点解读《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保护条款。在民宿、餐饮等重点场所设立宣传点,通过发放《“世界的景迈山——我的家”群众约定书》和《游客约定书》等宣传材料,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守护景迈山世界文化遗产地,形成“技术监测+人工巡查+全民参与”的遗产保护新格局。

为让群众从“参与者”变为“主力军”,积极引导组建景迈山茶树管护队,邀请行业专家开展古茶树管护、病虫害防治等专题培训,教村民掌握科学护茶技能。同时,精心培育本土讲解员队伍,鼓励他们挖掘传承景迈山的文化,向中外游客讲述景迈山故事,既当好遗产“守护者”,又做好文化“推介官”。

从政府部门到社会组织,从森林消防队员到普通村民,景迈山的每一个人都积极投身到保护工作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责任,共同筑牢景迈山保护的屏障。






上一篇: 下一篇:“户外课堂”助力景迈山民宿拓思路促提升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