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近年来,普洱市通过多方合力,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法治护航成长,共建平安校园,以法律为盾,为孩子们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农家书屋成为“第二课堂”,让知识的种子在乡村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沉浸式法治课堂走进庭审现场,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威严;国防教育进校园,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通过多举措,用心用情扣好他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共同守护普洱未来的希望。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李紫瑜)近期,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力所乡,农家书屋发挥着多重功能。它不仅是孩子们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第二课堂”,还是农户提升技能、解决问题的“农技学堂”,更是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活态传习所”。经过不断发展,农家书屋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文化支点”,为乡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孩子放学后没人管、想看书没资源怎么解决?力所乡精准回应家长关切,组建起一支由60人组成的“爱心托管班”志愿服务团队,切实破解“接送难、看护难”的问题。该托管班采取乡干部轮值、教师专业辅导、大学生假期驻点相结合的多元服务模式,在周末及寒暑假期间持续开放,年均服务儿童达3000人次。
不仅如此,托管班还在书屋专门设立“童心角”,由志愿者用拉祜语给孩子们讲童话故事,教汉语拼音等,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茶树如何科学防治病虫害?咖啡挂果率低怎么办?”当农户们在产业发展中遇到难题时,农家书屋化身为建在“家门口”的“农技加油站”。这里专门设置的“农技书架”摆放着3000多册图书,覆盖茶叶、咖啡等当地特色产业,许多书籍还配有直观的手绘插图,轻松易懂,极大方便了农户自学技术。同时,农家书屋每年还邀请农业专家开设“田间课堂”,走进田间地头现场示范、答疑解惑。
为了更好地传承拉祜族芦笙舞技艺,农家书屋还化身为“传承驿站”。每周日上午,农家书屋开设的“芦笙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孩子们专注地跟随老师吹奏拉祜族调子,丰富课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