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姐是我们单位的一位大姐,说是大姐,其实跟我一样,也是80后,只是年长我三四岁。
芳姐声称自己不是爱读书的人,但芳姐热爱生活,这一点,从她那拾掇得整整齐齐的办公桌可以看出。每天清晨,芳姐总是迈着轻快的步伐穿过走廊,打开办公室房门,拿起扫把认真清扫并不脏的地板,打一盆水将办公桌上上下下擦拭一遍,犄角旮旯也不放过。当她准备好一切端坐在电脑前,开启一天的上班模式,面对一尘不染的办公桌,心情自然格外愉悦。
大概因为这份好心情,芳姐工作起来干劲十足,由她负责的全民阅读活动相关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去年,单位开展了几次主题阅读分享活动,芳姐主动联系县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协调活动场地,组织单位职工积极参与分享,由于准备充分,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台上的分享者获得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台下的观众纷纷表示陶冶了情操。
今年一月,芳姐主动申请驻村,她的“办公桌”从单位搬到了村里,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距离县城40余公里,每次往返县城和勐根村,芳姐驱车也要花2个小时。
从214国道进入勐根村的岔口,一路伴着蜿蜒的山路。勐根村民委员会位于勐根村大寨中心,进入村庄后沿着主路向前行驶,就能轻易找到。走进村委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里那棵高大的牛肚子果树。这个季节,牛肚子果正成熟。在树下站着,鼻翼两侧也有清香若游丝状。
牛肚子果树下的一间偏向一侧的房屋,就是勐根村的农家书屋。
芳姐的工作劲头,到哪里都一点不减。来到村里,她看见农家书屋无人清扫,书架上乱七八糟地扔放着书本,很多已经落一层厚厚的灰。看到不被善待的书籍,她心里不是滋味。
“刚开始,我确实不太适应驻村工作。整个勐根村只有一个农家书屋,由于组织的活动对村民们的吸引力不足,平时很少有人来看书。”芳姐说,“村上的干部很配合我们的工作,驻村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大家生活上能相互照应,我现在已经完全能够适应村里的工作和生活了。”
“芳姐到了我们村,村里的农家书屋都大变样了呢。”这时,村里的刀书记接过了话头。
“大家身后这间屋子就是我们村的农家书屋。”刀书记说。
那是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深棕色铝合金双开门,进门迎面是一排两米高的书架,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色书籍,窗明几净。走近一看,架上的书籍是按不同类型摆放的,分为文学类、农技类、政治类、心理类等等。我从社会类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淡黄色封面的书,是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是一本深入探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社会学经典,那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令人心生向往,是我一直想拜读的书。
芳姐说:“其实我知道村民们对读书不感兴趣,手机网络发达的时代里,每个人都被巨大的时代洪流所裹挟,很难分出注意力去认真读一本书。我只是借这一方清净地,希望吸引村民们多来读书看书,哪怕只是走进来转一转。”
望着芳姐依然年轻挺拔的背影,我突然想起清晨她擦拭单位办公桌的样子,又想象她独自清扫农家书屋的动作,仿佛在擦拭一盏越擦越亮的灯。
那盏灯明晃晃的,相信有一天,会为人们带去更多的光亮。(腊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