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礼赞 写意文华
金色的十月,因硕果而灿烂;火热的十月,因奋斗而颤栗!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飘扬的五星红旗上凝聚了千千万万的愿望、信仰、追求。
让我们以文字礼赞祖国、礼赞人民,感受文学对民族兴衰的忧思、对普世情感的渴求和对人类命运的仰望;窥见一位位笔耕者对民族历史的深刻感知,对烟火人间的深情告白,用文字奏响奋进之歌。
云南有很多美丽的公路,但在我心目中,有一条路,是用灵魂与血肉铸就的,是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伟大之路,它就是滇缅公路。
2025年8月14日,“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展出,400余件珍贵档案文献和图片完整再现了滇缅公路这一“抗战生命线”的壮阔历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再次观看大型纪录片《滇缅公路》,每当看到屏幕里那位身上背着幼儿的妇女以及那个戴着瓜皮布帽的年仅6岁的儿童,在奋力开凿石块筑路的镜头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山河倾覆的时候,弱骨亦能筑长城。
滇缅公路,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国际通道,也是一座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无字丰碑。在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道路上,每一条蜿蜒的山道都见证着先烈的艰辛与荣耀、每一道泥泞的车辙都诉说着令人动容的家国情怀。虽然战争已经远去,但每每忆起这段岁月,仍能感受到当年战火中的奋勇与坚韧,每一寸泥土、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历史厚重的分量。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早日筑成这条维系抗战大业的“生命线”,成千上万的云南各族人民舍生忘死,毁家纾难,以血肉铺就了这条千里漫漫的滇缅公路。滇缅公路的修筑,不仅凝聚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团结力量,更铸就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
滇缅公路的修建,堪称20世纪最艰难的工程之一。它穿越复杂的地形:高山、密林、河流、泥沼,每一段都充满了危险。没有现代机械的帮助,工人们只能用最原始的工具,靠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一点点凿开。这20万劳工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仅仅历时九个月,滇缅公路便修成通车,成为当时世界公认的奇迹。作为中华儿女,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诠释了奇迹;用自己的生命,让这条路不再平凡;用自己的鲜血,让这条路成为抗战时的一条生命之路。
在成就筑路史奇迹的同时,滇西各族人民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史料记载,在筑路过程中,死亡者不下3000人。当3000多具遗体被就地掩埋在路基之下时,这条公路已不仅是交通线,更成了民族精神的纪念碑。正是无数坚韧不屈的英灵,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滇缅公路的建成,是战火中的希望之光。滇缅公路贯通后,3200多名怀揣赤子之心的南洋华侨,毅然放弃优渥的侨居生活,辞老别亲,蹈海归国,组成南侨机工车队,昼夜不停地奔赴在险象环生的滇缅公路上。他们一往无前、舍生忘死,其中1000多人捐躯报国。
日本侵略者认为,要迅速灭亡中国,就必须切断被称为中国抗战生命线的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从滇缅公路出国作战失利后,日军占领腊戍疾进,并向云南进犯,至此滇缅公路被截断了。两年后,中国远征军再次从滇缅公路进行反攻作战,以中国为主的盟军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全面收复沦丧的土地、彻底歼灭了入侵日寇的辉煌胜利。
滇缅公路又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抱。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滇缅公路是一曲悲壮激烈、流芳后世的爱国主义凯歌,在中华民族雄伟壮丽的抗日战争史诗中,滇缅公路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页。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再次观展感受这条公路遗址。这条路,蜿蜒逶迤,走过我、走过你,走过硝烟,走过历史,用生命托举的抗战生命交通线,永远轰鸣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
一路寻访,只为拜谒。(李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