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一启动,乡村沃野就换挡提速。从富邦乡花生产业链到勐班乡田间课堂;从勐弄乡“归雁”李忠云的致富梦到勐先镇人参果铺就“甜蜜”增收路,事实证明:把党建嵌入产业链、人才链、价值链,就能把组织力变成生产力、把先锋力变成带富力。乡村振兴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党委举旗、支部攻坚、党员冲锋、群众跟进的系统战役。让红色引擎持续输出强劲动能,让每一寸土地、每一户农家都共享“加速度”,正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时代考题和必由之路。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李伶俐)天刚蒙蒙亮,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孟弄乡便热闹起来。走进沙田大桥咖啡育苗基地,咖农李忠云正和工人们忙着将咖啡苗装车,发往各地农户手中。
2007年,孟弄乡半坡村村民李忠云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学习咖啡种植技术,他不仅掌握了种植与育苗技术,还在当地建起了一个占地近百亩的咖啡种植基地。作为一名孟弄人,李忠云亲眼见证了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回乡创业的念头也愈发强烈。
近年来,孟弄乡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情感召唤、产业赋能、平台搭建”等方式,积极回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李忠云正是成功回引的其中一员。
回到家乡后,李忠云第一时间着手租地建设咖啡育苗基地。半坡村党总支全程跟踪服务,积极协调土地流转等事宜,短时间内,一个占地6亩、培育了70万株咖啡苗的育苗基地顺利建成。在李忠云的精心管理下,咖啡苗长势喜人,已远销新平县、宁洱县、澜沧县等地,累计销售18万株。看着一车车咖啡苗被运往各地,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除了销售咖啡苗,李忠云还主动为家乡群众普及咖啡种植知识,手把手指导咖啡种植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群众发展咖啡产业的热情日益高涨。与此同时,他的育苗基地也为本地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今年年初,他雇用了20名本地群众参与插苗工作,目前仍有4人长期在基地除草、施肥,每人每天可获得140元的收入,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
“心有向往,脚下便有力量。”李忠云说,他将紧跟发展规划,继续管理好咖啡种植基地,并计划在孟弄乡新建一个咖啡加工厂,带动家乡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孟弄乡已累计回引各类人才20余人。越来越多像李忠云一样的返乡人才,在这片热土上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们的故事,正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