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吴江梅 李筱楠 樊春梅 王永福 文/图)自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以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积极把握中老铁路沿线开发机遇,高标准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墨江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建设,着力打造服务滇西南、辐射东南亚的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中老铁路沿线墨江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以下简称“冷链物流园”)分拣区,工作人员正将新鲜生姜从保鲜冷库转运至分拣流水线。分拣后的生姜被装入食品级保鲜箱,并标注产地、检测编号及保质期等信息。
“物流园配备了智能化温控系统,可实时监测温度,结合高效的分拣打包流程,确保生姜以最佳品质送达各地市场。”华夏食安(墨江)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园区招商经理张学芳介绍,冷链物流园全流程严格执行冷链操作规范,最大限度保障农产品新鲜度,为外销产品筑牢“新鲜屏障”。
冷链物流园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当地生鲜农产品外运难题。一名生姜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往外运损耗率高,现在采收后直接进冷库,从采收到装柜不超过24小时,比原来缩短至少48小时,损耗率从15%降至2%,产品销路也越来越广。
作为中老铁路沿线重要站点,墨江县区位优势明显,冷链物流园距墨江火车站仅6.5公里,3.5小时可达磨憨、打洛等7个口岸,跨境货物可快速通达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试运营半年来,园区农产品吞吐量达5100吨,腐损率从30%降至5%以下,带动农产品溢价20%以上。
“我们抢抓中老铁路沿线开发机遇,实现仓储功能当年建成、当年使用,13万立方米多温区冷库可满足零下25℃至15℃全温区存储需求。”张学芳说。
冷链物流园是中老铁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墨江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的示范工程。立足中老铁路“黄金通道”优势,冷链物流园正持续完善功能布局,采用“产地仓+食品工厂+直播电商”模式,设立3条年加工能力达6万吨的生产线,并配套建设日分拨能力1200吨的自动化分拨线,与9家快递物流企业合作,构建高效物流网络,助力本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