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提质增效攀上新高度、民生福祉改善跑出加速度、基层治理创新彰显温度……今年以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民生实事为基石、以产业升级为引擎、以基层治理为纽带,探索“生态种植+特色养殖”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产销一体化现代流通体系,在生态经济与社会治理领域持续突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普洱网讯(通讯员 刘思瑞 李志芳 普东杰)近期,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镇的稻谷进入成熟收割期,田野间稻浪翻滚,收割机轰鸣声此起彼伏,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与饱满的稻穗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丰收画卷。
在勐烈镇朵把村的连片稻田里,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短短几分钟,一垄垄金黄的水稻便化作颗粒饱满的稻谷,顺着输粮管涌入粮袋。“今年水稻长势比往年好,我家种植了20亩水稻,亩产450公斤左右。种粮有补贴,丰收有机器收割,等稻谷晒干就可以拉去卖了。”朵把村么坡寨村民小组村民白夸强开心地说。
“以前种粮全靠老经验,现在不一样了。”么坡寨村民小组村民陈丽江也感慨,“农业部门不仅送旱稻种子,还配套提供杀虫剂、除草剂、复合肥等,并且有技术人员专门教我们种植管护,成本降了,稻谷的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
丰收的背后,是勐烈镇为粮食生产筑牢的“保障网”。为推动农民稳定增收,勐烈镇不仅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将科学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从育秧、插秧的基础环节,到施肥配比、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节点,农业技术人员多次进村开展培训,手把手指导农户。据统计,2025年,勐烈镇共种植稻谷4398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