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罗雪涛)近年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以党建为红色纽带,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扩绿、兴绿、护绿”三维发力,让生态资源变成富民资本,推动“绿色黄金”兴业利民,实现生态保护与兴业利民同频共振。
在“扩绿”上强增量,厚植生态家底。宁洱县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将“扩绿”任务纳入部门党建工作清单,由基层党员、退役军人、志愿者组成“植绿先锋队”,联动林业、农业等部门,在荒山坡地、乡村道路沿线、村庄闲置地块开展规模化植树造林行动,让“绿色版图”持续扩容,为“绿色黄金”培育筑牢生态基底。推行“党支部+项目+群众”植绿模式,实施宁洱县竹林碳汇示范、低产竹林增汇2个项目,完成甜龙竹育苗6万株,建设甜龙竹水肥一体化高效培育技术示范种植基地300亩。
在“兴绿”上求突破,激活产业动能。依托“扩绿”形成的生态优势,宁洱县统筹县乡两级11个党支部组成党建联盟,聚焦茶叶、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5年,完成古茶树(园)保护管理预区划面积0.24万亩,挂牌管理古树名木172株,抢救复壮8株。指导林下规范种植滇重楼215亩、滇黄精600亩,示范种植甜龙竹268亩、林下蔬菜41亩、林下中药材177亩。截至2025年上半年,宁洱县实现林业草原产业总产值26.05亿元,通过大型活动碳中和、生态司法+碳汇补偿、零碳产品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碳汇交易100单,碳汇交易量达7681.77吨,交易金额26万余元,让“绿色资源”转化为“富民产业”。
在“护绿”上守底线,巩固生态成果。宁洱县将“护绿”责任融入基层治理,构建“党支部+网格+党员”护绿体系,明确党员网格员“巡绿、管绿、护绿”职责,切实筑牢“护绿”安全防线,选聘1163名各类护林员常态化开展林草资源管护、林草防灭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全面推行林长制,设各级林长1362名、选聘网格护林员626名、设立林长公示牌94块,完成巡林12.8万次。抓实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截至目前,开展松小蠹虫防控23.66万亩。加大破坏林草资源行为执法力度,办理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案5起,行政许可1起,申请强制执行1起;查处林业案件7起,立案6起。同时,通过“党建+河长制清河”等开展巡河湖活动,边巡边清,做到既守好青山又护牢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