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 正文



铸牢共同体 团结一家亲——普洱市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答卷



来源:《云南日报》  时间:2025/10/29/ 10:16 点击:




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一年来,回信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滇西南大地,为普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方向。

一年来,普洱市以“收信人”的行动自觉牢记初心使命,以“答卷人”的担当精神砥砺前行,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民族团结、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考卷上,书写出“普洱示范”的精彩答案。

文化铸魂

让民族团结之树枝繁叶茂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各族儿女一心跟党走的历史见证,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团结温暖的大家庭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2025年9月20日,位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普洱民族团结园内,55岁的哈尼族汉子方财兵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故事。作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发起人之一、盟誓代表后代,他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走遍村寨、社区与学校,让镌刻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誓言代代相传。这是普洱以文化为纽带,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血脉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普洱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凝聚力。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老达保村,“快乐拉祜”文艺队排练的《幸福的时代》唱出各族群众心声,李娜倮和村民们用民族歌舞表达感恩之情;“枝繁干壮”工程深入实施,《澜沧水长》《宾弄赛嗨》等文艺精品走进国家大剧院,舞蹈《摆出一个春天》斩获“群星奖”,74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焕发新生,佤族织锦、傣族慢轮制陶等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带动数千名少数民族群众增收;以“石榴花开同心筑梦”为主题的“香遇普洱”市民文化节,成为展示普洱优秀文化的亮丽名片。

文化阵地的夯实,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播撒得更广。普洱市颁布实施《民族团结誓词碑文化保护传承条例》,《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光荣历史和现实意义》被中央组织部纳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1∶1复制的誓词碑在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展出、立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石榴园用于现场教学;12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遍布城乡,中华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覆盖边境村寨、主题公园、景区景点与教育基地,各族群众在共享文化盛宴中凝聚起一心向党的共识。

产业赋能

让民族团结之花结出致富硕果

发展是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普洱坚持民族团结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促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

“左手咖啡右手茶”,一城两味是普洱的鲜明标识。依托茶咖资源优势,普洱打造50个茶咖精品庄园,培育“普洱咖啡师”“普洱茶艺师”等国家级劳务品牌,带动86.19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中跨民族合作经营的茶咖企业占比超过60%。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帕亮村,孟连桥安咖啡贸易有限公司通过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带动各族群众种植6000余亩咖啡,带动周边佤族、傣族、拉祜族等咖农增收30%。

“抱团发展”的故事在边疆不断上演。普洱聚焦“1+3+12”特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咖啡、普洱牛油果3张名片,推动全链条发展,打破地域壁垒,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依存格局。

中老铁路上呼啸而过的“复兴号”列车,为普洱发展注入新动能。宁洱站成为木制品和咖啡运量最大的货运站,沿线开发带动绿色经济驶入快车道。在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宁洱善水坊茶厂负责人王明松的生活因交通便捷而改变:从昆明到宁洱的行程缩短至2个多小时,越来越多游客走进村寨,他不仅经营茶店,还开起咖啡店,让游客体验“左手咖啡右手茶”的普洱生活。

一年来,普洱依托中老铁路沿线资源,推行县(区)委书记、县(区)长领建农文旅融合项目,推广“旅居+研学”曼海模式,打响“旅居云南·康养普洱”品牌,吸引30.3万人入普旅居;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2989.54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263.19亿元,各族群众在共享旅游红利中,心与心的距离越拉越近。

示范引领

让民族团结之果香飘四方

走进宁洱县宁洱镇西城社区民族团结示范小区,曾经分隔邻里的冰冷围墙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热闹的休闲广场。各族居民在同心亭里闲话家常,孩童在公园中嬉笑追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画面,正是普洱民族团结的日常写照。“民族团结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同唱一首歌、同赶一场集、同喝一壶茶的温暖瞬间。”宁洱县委统战部部长黄静说。

一年来,普洱市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新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洱经验”。“145”社区治理体系(即一个驿站、四级联动、五星服务)落地见效,一批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示范点建成,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嵌入,多民族共居一个村寨、一个家庭中有多种民族、各族学生同校同班同宿,共居共学共融共乐成为常态。在孟连县,“党组织+宾弄赛嗨+N”模式深化互帮互助;在景迈山,由各族群众组建的166个“同心互助组”凝聚发展合力;在城市社区,户政管理、网格化服务助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全面融入,“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成为普洱各族群众的生活常态。

“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普洱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一年来,普洱组织19名盟誓后代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9名代表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推出《“学回信·见行动·怎样当好收信人”书记谈》系列访谈;开展1200余场宣讲活动,全网推送信息4.5万条,阅读量超18亿次,让回信精神传遍千寨万村。截至2025年8月,普洱民族团结园参观人数达3.8万人次、同比增长179%,成为展示民族团结“普洱示范”的重要窗口。

如今的普洱,各族群众正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行动自觉,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征程上,奏响滇西南边疆的幸福乐章,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来源:《云南日报》,云南日报记者 胡梅君,原文链接:https://yndaily.yunnan.cn/content/202509/24/content_28064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普洱市“十个一”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激活民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