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网讯(通讯员 严心梅 李浩)金秋的阳光透过百香果藤蔓的缝隙,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勐大镇文来村的土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村党委书记黄显春蹲在地头,一手托着翠绿果藤,一手握着剪刀,向村民示范修剪:“把这些多余的侧枝剪掉,养分集中到主蔓,果子才能又大又甜。”三两句话就把技术讲透了。
作为首批示范户,黄显春试种了20亩,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管理模式后,再以“先供苗肥后收款”的方式向村民推广种植,种苗、肥料、技术由他统一垫资,待果实收购后再结算成本,彻底打消村民“没钱投入、怕卖不掉”的顾虑。2023年底,文蒙、桂花甲、那敦等村相继种植,全镇产业规模成倍扩大。
种植户刘文景今年首次尝试种了6亩,产量达10吨,收入4万多元。他笑着说:“黄书记不仅教技术,还包销售,我们只管把果子种好!”
截至10月中旬,勐大镇百香果收购量已突破1000吨。如今,走在勐大镇的田间地头,台农一号、钦蜜9号、曼罕红等品种先后成熟,紫、黄、红果交织出一幅丰收图景。据统计,台农一号是勐大镇主栽品种,种植面积1000余亩,果色呈深紫色,采收期长达4个月,成为村民增收的“压舱石”;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种植面积达80亩,青皮黄心、甜度高,市场溢价明显;今年新引种的1000株曼罕红果色红润、香气浓郁,有望成为下一个“拳头产品”。接下来,勐大镇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甜蜜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