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强农的关键就在于加强科技进步和创新。近年来,普洱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加强,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普洱网讯(通讯员 柴婧 吴江梅 李思杭 罗丹阳 薛胡佳)当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玉米正值集中成熟期,村民们穿梭田间抢收,各乡(镇)的玉米烘干厂则开足马力,以机械化作业保障颗颗玉米安全归仓。
走进孟弄乡半坡村,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连片的玉米茁壮挺拔。村民李德强穿梭在自家玉米地里,边走边迅速掰下一棒棒金黄的玉米扔进背篓里,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我家种植了20多亩玉米,今年长势不错。趁今天天气好赶快收割,已经拉了一车去烘干厂卖。烘干厂的收购价格是每公斤一块二,不用我们自己脱粒、晒干,省了不少事,还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李德强说。
与此同时,全县6家玉米烘干厂同样是一派火热景象。运送玉米的车辆络绎不绝,厂区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完成过磅、装卸等流程。一车车玉米棒经过脱粒、烘干等工序后,蜕变为金灿灿的玉米粒,整装待发,准备运往各地市场。
“厂区每天‘吞’进400吨玉米棒,‘吐’出200吨干玉米粒。”墨江县新安镇邓控进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脱粒机一小时能脱60吨,烘干塔单塔一天能烘200吨,农民省工省时,收入增加,质量还提升了,真的是一举多得。
近年来,墨江县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进程,通过建设现代化烘干厂,有效破解传统晾晒受天气制约的难题,不仅保障玉米品质,更实现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到手”的坚实跨越。据了解,2025年,墨江县玉米种植面积达44.64万亩,预计产量12.6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