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普洱市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核心抓手,向科技要产能、向绿色要效益,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李粉红 文/图)清晨的薄雾笼罩着连片稻田,农民们穿梭在田埂间收获肥美的澳洲淡水龙虾,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推行“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景象。
竹塘乡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以水稻种植为主。长期以来单一的生产模式导致经济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为摆脱这一困境,自2024年起,竹塘乡积极探索“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获得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态高效的良好效益。
竹塘乡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率先在120亩示范基地开展养殖,创新采用一季优质稻、一批生态虾的轮作模式,形成春投虾苗、夏收成虾、秋割稻米、冬育虾种的循环生产体系。水稻栽插结束后投放虾苗,水稻为虾提供氧气和栖息环境,虾的排泄物成为水稻的天然有机肥,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又提升了稻米和虾的品质,真正实现绿色生态种植。
竹塘乡依托科技力量,构建“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家庭农场”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组建技术专班,推行“政策解读+田间教学+病虫害预警”全链条服务,把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作为富民强乡的目标。
“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测算,水稻每亩产量300公斤至500公斤,由于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稻米品质显著提升,价格高于普通大米;澳洲淡水龙虾每亩产量60公斤至80公斤,按照市场价格每公斤140元计算,亩产值可达8400元至11200元。“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每亩综合产值可达1.1万元至1.5万元,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5倍至7倍。这一模式还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村民既可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又可在家门口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