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正文



滇军及中国远征军的抗战之路


来源:“云南地方志”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5/11/12/ 10:04 点击:




远征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战争,长驱直入大半个中国。中国大片国土沦陷,山河破碎,硝烟弥漫,家国危难。战事紧迫,全民族抗战的序幕逐渐拉开,云南既是抗日的大后方,又是抗日的前线,滇军出省抗战、中国远征军征战他乡,保卫家园,军民共同努力,“誓师杀贼,古有盛典;捐物助军,义无反顾”。云南集中军力、人力和财力合力抗战,为全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树立良好榜样,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有木兮国有殇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狂言三个月灭亡中国。8月,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乘机飞往南京,出席国防会议。在飞往南京的行程中,飞机需要到西安中转加油。陕西省主席蒋鼎文前往机场迎接龙云。龙云刚在休息室坐下,蒋鼎文便在龙云耳旁轻轻地问道:“中共的几位领导人也要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能不能和您一起搭乘飞机同去?”龙云沉思片刻便问蒋:“不知是哪几位啊?”蒋鼎文回答说:“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在蒋鼎文的引荐下,龙云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随后几人便一同前往南京开会。龙云与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等经常交流对中国抗战的看法,从中获取的教育和启发,让龙云坚定地赞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加坚定了带领云南的父老乡亲共同抗日的决心。在举国上下一致抗日气氛的感染下,龙云坚贞不屈地说道:“毫不保留地奉献出地方的人力和财力,牺牲一切,为国家、为中华民族存亡,奋斗到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于是,他返回昆明后,就积极地筹建滇军出省抗战。

从1927年龙云主持云南政务开始,实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后,滇军武器精良、军容整齐、士气旺盛、军纪严肃。当时,在战事紧迫、国家急需的情形下,龙云爽快地说:“滇省军队早已整理就绪,随时都可以为国家效命。”云南迅速组织并出动第60军、第58军、新3军三支整军以及老3军,共4支滇军远赴抗战前线,另外还有第60军的妇女战地服务团。云南人民还全力支援中国远征军征战及发生在云南境内的抗日战争。

云南最先前往省外前线支援抗战的是陆军第60军。1937年10月5日,第60军战士在昆明巫家坝举行出征誓师大会,参加誓师大会的人数近10万人,这在云南历史上颇为罕见。在庄严的气氛中,龙云检阅了即将出征的云南健儿。老百姓也都来送别第60军出征,他们心中百味杂陈,军旅将士中有他们的儿子,有孩子的父亲,即使百般不舍,但在家国破碎和中华民族危急的情形下,只能忍着不舍,送亲人出征抗战。对很多人而言,这一别就是生离死别。

60军高呼“歼灭倭寇,重光山河”,卢汉军长戎装整肃,庄严宣誓:“以牺牲的决心,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共同抗战。”军长和将士眉宇间透露着悲壮之气,怀着保家卫国的心情,远走他乡,踏上了捍卫家国的征程。60军是台儿庄东部的主力部队之一,卢汉指挥183师、184师和182师相互配合,在陈瓦房、邢家楼、五圣堂、辛庄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并死守禹王山,在台儿庄战役中滇军立下显著战功,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60军将士唱着激昂高亢的军歌“云南是60军的故乡,60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歌声响彻云霄。

老3军前身为护国讨袁的护国军第二军,讨伐袁世凯时形成驻粤滇军,在北伐大革命期间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军,为了与1938年筹建的“新3军”区分,常以“老3军”相称。老3军主体是滇省子弟。面对风云变幻的战局,这支劲旅从甘肃向东出发,最早抵达华北战场,在高碑店和紫荆关与日伪军激战。骁勇善战的老3军顽强地打击了日军,其惨烈的血战被后人称为“晋南肉搏”。

云南的第二支出征部队是陆军第58军。1938年7月,第58军在昆明举行了誓师大会,58军大都是新招募的新兵,他们精神饱满,装备也更加整齐。神圣自卫的烽火,点燃58军沸腾的热血。出征时台儿庄战役已经结束,在军长孙渡的指挥下,58军在崇阳地区与日军激战,伤亡惨重。常德会战中,58军奉命增援,取得大捷,再一次向日本侵略军显示出中国军队的强劲,大振民族精神。

1938年10月,云南重组第3新军,扩充滇军出征。抽调了原来属于第60军183师和第58军新12师,并重新加入新军整合,另外组成新3军。此外还有第30军团和第1集团军出征抗战,中国远征军远赴他国抗日,以热血共赴国难。

国难当头,不仅云南青年学生纷纷请愿,表示愿意出征,云南女性也宁为“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1937年,4000多名女青年组织游行并表态愿意从军,为国效劳。其中,云南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队伍在抗战时期也出省支援抗战,这就是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这支服务团由云南女学生组成,一共两批。集训之后于1938年春节前夕出发。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的女战士被称为“穿着裙子追赶战车的人”。她们抵达60军驻地武汉后,便立即投入到战事中。在战火硝烟的洗礼中奋战。在医院救治伤残军人,宣传鼓动士气,安慰健儿乡亲,配合部队工作。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为国奉献的壮举,受到省外和省内的一致赞誉。

为国捐躯洒热血

滇军出省抵御侵略,浴血抗战,有多少滇军健儿战死沙场,至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仅台儿庄战役中,就约有1.8万滇军子弟为国捐躯。

1938年4月,日军集中部队分六路向徐州包围,企图一举歼灭固守徐州的中国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滇军60军进驻徐州各处,并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60军183师541旅潘朔端团尹国华营冲锋在前,最先与日军在陈瓦房遭遇,战斗惨烈异常。22日,尹国华营官兵与日军激战一上午,弹尽粮绝,又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战士们奋不顾身,营长尹国华在白刃搏杀中壮烈牺牲。陈瓦房一战,营中500余人仅剩士兵陈明亮一人生还,其余全部壮烈牺牲,日军始终未能攻入陈瓦房。

在陈瓦房之战的同时,60军183师542旅抢占了邢家楼、五圣堂一带。旅长陈钟书亲临前线,与敌人短兵相见,日军纷纷溃退。当日下午,日军再次组织大规模进攻,同时派骑兵向我军左翼突袭。激战中,旅长陈钟书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同在五圣堂一战中,183师1084团1营1连连长赵师韩,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猛扑,指挥全连战士坚守阵地。在与敌人肉搏的激战中,年仅26岁的他战死沙场,以身殉国。而两天前,他才刚写下的家信还没来得及寄出。赵师韩牺牲后,信件由共同随军出征的哥哥赵继昌揣在怀里带回云南。乡音北调,魂兮归来,赵继昌小心翼翼地将弟弟的骨灰和遗书交给他的至亲。一张信纸,写不下赵师韩满满的牵挂;短短几句话,道不尽他深深的想念。信中写道:“现在我们已经加入台儿庄战场了,儿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去和敌人肉搏,此后战场上的消息,请你老人家不要担心……飞机不住在抛炸弹,大炮不住在冬(咚)冬(咚)的(地)响,不写了,敬祝福安。”

在中条山战役中,师长寸性奇在敌军的炮火攻击下身受重伤,他不愿拖累队伍,也不愿向日军投降做俘虏,拔出腰刀以死殉国。

光阴荏苒,侠骨义胆,一个个活生生的热血男儿,永远留在了战场上,没能再回来看一眼自己的亲人。在抗日战争中,还有许多无名无姓的滇军战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英勇阵亡。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人民不仅积极出省抗战,还全力配合,同心应对云南境内大大小小的战事。时光流转,云南人民没有一刻忘记自己的血性子弟。

滇西反攻战松山

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进兵东南亚。日军沿滇缅公路急进,腾冲、龙陵相继失陷,战火很快烧遍滇西大地。此时,以滇军为主的中国远征军负责滇西防务,齐心保卫滇西、保卫中华。1942年5月5日,为了遏制住日军的进攻锋芒,远征军爆破了怒江上的惠通桥。此后远征军与日军隔怒江对峙,控扼滇缅公路和惠通桥的松山遂成为日军的桥头堡,大批军事工事在松山筑起。1944年4月17日,中美签订《中美怒江战役协议书》。该协议书约定美国提供武器装备与军事训练,以滇军为主的中国远征军组织各种人力进行滇西反攻。1944年5月11日,随着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一声令下,怒江东岸远征军阵地万炮齐发,16万中国远征军官兵在美军轰炸机的掩护下乘坐橡皮艇、竹排或小木船从怒江上的9个渡口、10余座浮桥相继向日军发起反攻,滇西反攻的大幕正式拉开。在远征军将士们势如破竹的攻击下,滇西各地的日军很快收拢兵力龟缩到各处要塞之中,负隅顽抗。整个滇西抗战中最令人动容的松山战役也就此展开。松山位于龙陵县腊勐乡,作为高黎贡山的主脉之一,其地势大略呈T字形突入怒江岸面。山势起伏,东瞰怒江,西接龙陵,正对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向西过惠通桥后,在松山脚下环绕而过。作为滇西战场的战略枢纽,美军将此地称为“滇缅公路上的直布罗陀”可谓毫不夸张。从日军占据松山到远征军开始反攻的两年时间里,日军在松山的要塞工事修建就一刻也没停过。整个要塞碉堡群以中间的大松山为核心向四周展开,互为犄角,编织成的火力网密不透风。碉堡顶上覆盖3厘米的厚钢板数层,再盖土1尺有余,就连当时远征军装备威力最大的美式150毫米榴弹炮也无法撼动这些堡垒分毫。为了扫清龟缩于松山要塞中的日军,彻底打通滇缅公路,远征军将士们只能以血肉之躯前仆后继,与日寇鏖战于松山。

1944年6月5日,美军第14航空队轰炸机对松山各处进行反复轰炸,同时远征军炮兵也持续不断地轰击日军阵地。在硝烟弥漫的松山各峰周围,英勇的远征军战士们背着美国最新研制的“巴祖卡”火箭筒和M2火焰喷射器一点一点地匍匐前进。每一处暗堡的发现都以数位远征军战士的生命为代价,每一条战壕的夺取都需要远征军战士三次、五次甚至数十次的反复冲锋。日军自知已是穷途末路,抵抗十分疯狂,每一处阵地都要肉搏,而日军士兵的自杀式袭击更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被远征军命名为“子高地”的日军核心堡垒处于松山要塞中心点,为在伤亡最小的情况下拿下子高地,远征军最终制定了“坑道爆破”作战方案。方案制订后,远征军调集工兵营,从8月3日起以4条地壕同时对壕作业,因地壕狭小容纳人数有限,于是各条地壕昼夜加班、日夜掘进。在地壕距敌堡垒约30米时改为坑道作业。四壕对进,至18日晚终于在日军堡垒下方贯通,形成2间药室,随即填入3吨美制炸药。与此同时,远征军炮兵仍昼夜不停轰击子高地顶部,以掩护工兵回填坑道土方。8月20日,随着远征军第8军军长何绍周一声“起爆!”一股冲天巨力把位于日军山顶的整个堡垒炸飞,浓浓的烟柱从子高地升起,弥漫不散。远征军战士们伴随着冲锋号声挺身跃出战壕,迎着浓浓的烟雾向山顶冲去。经过近3个月的战斗,远征军在滇西人民的积极支援下最终击垮了松山日军,滇西抗战的胜利亦成为全国抗战胜利的先声。

息干戈兮刀剑藏

滇军从出省抗日到反攻滇西,一直被日本视为眼中钉,60军、58军、新老3军、中国远征军等滇军驰骋于广大战场,用行动向日寇表明中华民族抗战的决心,用行动证明中国不会被日本灭亡,也用行动表明了云南人民愿意牺牲一切、奉献国家的英勇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云南征兵不少于38万人,加上第60军原有军人4万多人,云南人民至少向抗战前线输送了42万子弟,并且云南人民鼎力支持云南境内与境外的抗日活动。出省抗战的滇军,参加重大战役20余次。在一次次大小规模的战役中,滇军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不屈奋战,在松山战役中殊死搏斗。据1939年的人口统计,大约每4个青壮年男性就有1人出征杀敌。云南人民不仅直接为前线输送抗日部队,也向战地输送抗战物资,大力宣传革命道理,振奋民族精神。

1945年日军投降,滇军在江西南昌和九江参加受降,并代表中方出席入越受降仪式,这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唯一的出境受降。在匆匆流淌的历史长河里,抗日战争已结束80年,云南各族人民不屈服于日本侵略势力,为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英勇无畏的滇军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赢得了民族光荣。

山河日新,云南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和平奋战的精神永载史册,其丰功伟绩、碧血丹心,会永远留在世人心中,功勋永存。

(稿件来源:“云南地方志”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dAoC8BsuLMnyPt2FfiT7w)






上一篇: 下一篇: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习近平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