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柱。近年来,普洱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理念,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强县、富民、兴村”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李执)当前,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黑花生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忙着采收这些致富的“黑珍珠”。2025年,全县黑花生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预计年产值超4000万元,带动近万名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过去种玉米,一亩地忙活一年也就挣2000元。改种黑花生后,一亩收入近6000元。”德安乡文化村村民赵兴康捧着刚采收的黑花生,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特色产业要想“成气候”,规模化种植是基础。宁洱县以德安乡文化村为试点,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整合资源,打造16亩黑花生种植示范基地。示范效应很快显现,文化村黑花生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0余亩扩展至450亩,德安乡种植面积超过830亩、总产值达600万元。随后,宁洱镇、德化镇、梅子镇等6个乡(镇)相继加入种植队伍,形成多点开花、连片成势的产业格局。
种植黑花生收益高,技术要求也高。为破解技术难题,宁洱县组建由县、乡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组成的“技术护航队”,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到采收,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指导。
黑花生采收后,宁洱县依托河谷热区资源,轮作油菜、无筋豆等经济作物,实现“一地双收”。“轮作后,每亩地年产值从6000元提升至1万元以上,农民的腰包更鼓了。”宁洱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种植业股负责人罗刚说。
产业要长效发展,必须打通市场。为此,宁洱县注册了“宁洱黑花生”地理标志商标,统一包装设计,让“土产品”变身“俏商品”。同时,构建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络,线下与大型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长期合作,确保产品有稳定销路;线上借力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让黑花生走出大山。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们德安乡的黑花生,富含硒元素,生吃香脆、煮粥浓香。”在兰庆村返乡青年周保林的直播间里,黑花生成了“网红产品”。今年丰收季,他一场直播就卖出800公斤黑花生,销售额达4万元。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宁洱县始终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在黑花生种植中,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依托花生、冬作物轮作模式,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还提升了地力。“轮作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5%,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0%,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罗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