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景东县委组织部)近年来,景东彝族自治县采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成为推动全县重点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汇聚起“党建好、产业兴、村强民富”的强大合力。
景东县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统筹各类涉农、扶贫资金,多渠道多途径投入,组织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推动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在农村聚集叠加,提高“输血”质量。2024年,景东县51个村的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2023年、2024年,景东县建成哀牢山古茶园、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农副产品初加工厂、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6个,通过“抱团”发展形成固定资产出租,获取集体经济收益,既有效避免了集体经济项目资产的流失,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景东县不断增强“造血”能力,逐村清查村级集体资产,鼓励有效开发利用各类存量资产,积极盘活低效使用的门面或闲置资产、土地等资源,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紧扣蔬菜、茶叶、生物医药、文旅等重点产业,紧盯土地、技术、管理、服务等要素,坚持“一村一策”,将村级集体经济与重点产业“搭上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蛋糕”的同时,景东县通过抓党建、夯基础,实现资源整合、统筹推进,在稳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增收途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按照“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基层治理,深化基层治理促进人居环境提升”的思路,通过积分兑换方式,实行问题矛盾首报奖励制、化解矛盾纠纷包干制、关爱特殊群体包保制、移风易俗奖励制、人居环境季度评比奖励制等,打造了文井镇文井村、老练村,锦屏镇斗阁村等一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并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积分奖励制,探索出一条“党建红”引领“治理优”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