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网讯(通讯员 魏妮楠 刁弘智)“十四五”以来,西盟佤族自治县锚定医疗卫生、现代农业等领域,以医疗服务提质升级与农业现代化转型为“双轮”驱动,让群众医疗有“靠”、产业有“智”,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县发展焕发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医共体建设织密“健康网”
“现在看病不用跑远路,在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县医院的医疗资源,心里特别踏实。”新厂镇新厂村村民娜英的感慨道出了西盟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显著变化。这一改变,源于西盟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的深入构建。
2022年10月,西盟县医共体总院正式成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迈入一体化运行新阶段。通过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构建起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服务新格局。目前,西盟县医疗设备总值已突破1亿元,通过分级诊疗、远程会诊、业务培训等举措,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群众家门口。
与此同时,西盟县搭建医疗信息化平台,实现患者信息实时共享,急诊“五大中心”24小时值守,并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机制,大幅提升救治效率。2024年,西盟县通过绿色通道上转患者151人、下转患者671人,县域内就诊率达79.89%,较2021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2023年,西盟县成功创建6个省级甲等卫生院、2个心脑血管救治站及7个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形成“人员流动、资源共享”的良性运转机制,筑牢“小病不出乡、大病有保障”的健康屏障。
科技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近日,在勐卡镇马散村1200余亩连片甘蔗基地,植保无人机低空穿梭,细密药剂均匀洒落田间,这是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缩影。
“每次飞行5至7分钟,就能完成8亩至10亩管护,高度控制在3米至4米,既不伤苗又能打匀药。”飞手尼新壶边操控着遥控器边介绍。
作为当地支柱产业,西盟县的甘蔗种植正经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型。这片全县最大的连片甘蔗种植基地,已实现机耕机种、无人机飞防的全程机械化管护,为“甜蜜事业”注入智慧动能。这一转变背后,是政策扶持与科技赋能的双重发力。
近年来,西盟县通过加强农技队伍建设、落实种植补贴、推广良种良法等举措,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无人机等智慧农业技术落地奠定基础。据西盟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经济作物站站长赵波介绍,2020年至2024年,西盟县累计投入4320.19万元,实现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全覆盖,并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与管护,逐步构建“种、管、收”全程机械化闭环。
2024年,在相关帮扶项目支持下,西盟鑫亿农机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通过设备补贴与技术培训,培育本土专业服务队伍,破解山地农业机械化难题。目前,合作社已培养4名持证本地飞手,业务从莫美村辐射至周边区域,让无人机植保技术真正扎根乡土,助力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推动产业提质、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