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普洱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创新发展模式等,让“冬闲田”变“增收田”,更让“小绿叶”发展成乡村振兴“大动能”,带领群众走出一条产业提质增效,百姓增收致富的振兴之路。

普洱网讯(通讯员 张进文 文/图)近年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品牌发展动能,锚定“守护遗产、做强品牌、带动增收”的目标,以“摸家底、定标准、拓市场”三步走战略,推动景迈山茶从遗产瑰宝向全国知名品牌跨越,以“党建红”激活“产业绿”,浸润“茶香韵”。
党建领航摸家底,筑牢品牌发展“根基桩”。党员带头“深走访”,摸清产业全链条实情。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党组组建党员先锋队,收集种植、加工、营销全链条信息,对接杭州大茗堂等省外企业学习经验。同时,党员下沉景迈村、芒景村,通过“院坝会”“火塘夜谈”宣讲政策,覆盖群众1000余户,凝聚“护资源、建品牌”共识。多方联动“聚合力”,构建专业调查体系。以党建为纽带,整合县镇村组力量,联动普洱市茶咖中心、普洱茶学院,组建“6名专家+22名学生+10名县镇干部+30名村组骨干”调查队伍,邀请西南林业大学专家编制《景迈山古茶林世界遗产地古茶树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并开展实地培训,确保调查标准化。精准落地“见实效”,完成资源确权与测绘。开展古茶树挂牌与古茶林面积测量工作,为“景迈山茶”品牌划定核心产区范围,从源头保障品牌的“稀缺性与真实性”。截至2025年9月,累计挂牌古茶树超66000株,测量古茶林面积达14450亩。
党建赋能定标准,锻造品牌竞争“硬内核”。党建牵头定“品牌身份”,统一视觉与认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党组联合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牵头制定《景迈山茶品牌视觉识别系统(Ⅵ)规范》,统一品牌标识、包装设计、宣传用语,明确“景迈山茶”的地理标志使用范围(限定景迈山古茶林遗产核心区及缓冲区),杜绝以次充好、滥用品牌现象。联动检测机构建立常态化检测机制,定期抽样送检,将“景迈山传统制茶技艺”融入标准,兼顾生态品质与文化韵味,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党建搭台拓市场,织密品牌发展“朋友圈”。“走出去”,布局高端市场。“普洱景迈山茶品牌京津冀区域推广站”在北京揭牌,党员干部全程参与推广站筹备,从选址、展品布置到客商对接,主动靠前服务。推广站进驻京津冀都市圈,搭建起北方高端市场展示、销售渠道,让“景迈山茶”走进华北消费场景。“请进来”,联结优质资源。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邀请中国国家品牌网及连锁商业巨头到景迈山考察,党员干部化身“品牌代言人”,充分展现技艺保护与文化价值成果,推动品牌融入全国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