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东回镇以种植反季竹荪为突破口,实现生态与经济的效益双赢;景星镇大力发展芭蕉产业,规模化种植和便捷的销售模式让农户在家门口鼓起“钱袋子”;磨黑镇充分利用热区资源,发展辣椒产业,使其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热经济”,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普洱网讯(通讯员 周维艳 刘梦星 王舒蓉 文/图)初冬时节,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把边村连片的辣椒地里,红彤彤的辣椒缀满枝头,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抓紧采摘。在村口的收购点,称重、结算、装车的声音此起彼伏,“采摘即售卖”的便捷模式,让这个“火辣”丰收季既忙碌又甜蜜。
近年来,把边村大力发展辣椒特色产业。2025年,种植面积超4000亩,全村92%的农户种植辣椒,昔日的“热区资源”成功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的“热经济”,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摇钱树”。“最近几天,我已经卖了500公斤,平均售价每公斤6.5元。”种植户杨保昌说。
与田间采摘的繁忙相呼应,村里的辣椒交易市场同样热闹非凡。每天下午四点,村民们骑着摩托车、开着皮卡车或小轿车,满载当天的收成涌向市场,不仅有把边村本地农户,还有宁洱县其他村组及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种植户。市场里,来自广东、四川、浙江等地的收购商早已等候。“这里的辣椒质量好,我们按等级收购,今天的行情是每公斤7元至8元,一天能收10吨到20吨。”广东收购商陈河拿着辣椒仔细查看品相介绍,收购的辣椒按大小、品质分级,装箱冷藏后24小时内发往昆明中转,最终端上北京、江苏等多个城市的餐桌。
2025年,磨黑镇辣椒种植面积达9700亩,广泛分布在团结村、把边村、芭蕉林村、上胜村、下胜村等村组。目前,全镇辣椒平均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7元,预计可实现产值近7000万元,为热区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