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普洱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科技赋能,不仅让蔗糖产业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力量,更让“甜蜜”事业甜到农户的心坎里,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发展的强劲引擎。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杨舒涵)近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2025年至2026年蔗糖开榨仪式在景谷南洋华浦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正式开启,新一轮榨季拉开序幕,交出了甘蔗入榨46万吨,同比增长31%的“甜蜜”答卷。
走进糖厂,一辆辆满载甘蔗的货车有序排队,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熟练操控设备,成堆的甘蔗经过集中传送、压榨提汁、澄清净化等多道工序,最终加工成晶莹剔透的白砂糖,流水线作业高效有序。
在甘蔗加工端,智能化改造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全自动分蜜机精准分离糖蜜与白砂糖,分离纯度达99%;核子称实时精准计量,误差控制在±0.5%以内;智能控制系统对压榨、澄清、结晶等环节的温度、压力、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从甘蔗入厂到白砂糖产出的全流程效率提升显著。“今年榨糖产量比去年增加10.9万吨,出糖率稳定可观,科技就是我们丰产的核心底气。”公司总经理范应福说。
在甘蔗种植端,永平镇全面普及甘蔗新植“六化”、宿根“三化”、蔗尾种等核心技术,实现甘蔗亩产最高达13吨,较传统种植增产7吨以上。全程机械化是提质降本的关键,通过甘蔗种植机、盖膜机、培土机、无人机飞防的运用,既降低劳动成本,又保障甘蔗品质。
“我家种甘蔗有30多年,今年种了400多亩,一共收了3000吨甘蔗,交售给糖厂能挣140万元左右。”费竜村甘蔗种植大户罗宗新笑着说,甘蔗收购价稳定,还有技术指导,我打算一直坚持种甘蔗。
蔗糖产业一头“甜”了民生,一头“甜”了发展。永平镇以订单、务工、协作、股份为利益联结纽带,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提升产业组织化、集约化水平。本榨季,永平分公司预计支付甘蔗款2.15亿元,实现蔗农户均甘蔗收入6.2万元以上,同时提供务工岗位约4000个,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作为景谷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永平镇2025年至2026年榨季甘蔗种植面积达5.32万亩,通过推行新植“六化”和宿根“三化”种植管理标准,联合镇农业中心和糖厂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户种甘蔗有方向、有底气。
永平镇在发展蔗糖产业的同时,兼顾循环高效与绿色环保。甘蔗入榨生产白砂糖后,剩余的蔗渣不再是“废料”,而是制成纸浆的优质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糖蜜,可进一步提炼酒精、酵母等产品;蔗叶则通过粉碎还田或制成生物质燃料,既减少环境污染,又能改良土壤、节约能源,让每一份资源都发挥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