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普洱市各地立足生态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革新、产业链延伸等多项举措,推动特色产业实现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带动农户增收、促进生态转型的重要力量,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

普洱网讯(通讯员 吴江梅 宗宇 杨清云 文/图)近年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立足气候与土地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蓝莓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引进优良品种,让蓝莓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墨江县鱼塘镇景平村蓝莓种植基地,连片的白色大棚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棚内绿意盎然的蓝莓植株间,一串串饱满圆润的果实裹着薄薄的果粉,蓝紫相间的色泽惹人喜爱。工人们穿梭在果树间,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果实,一派丰收忙碌的喜人景象。
“墨江县鱼塘镇的气候特别适合蓝莓生长,目前第一批蓝莓正在采收,每天可采摘400多公斤。从11月可采到明年4月,既保障市场供应,也为附近的村民带来持续收益。”墨江县鱼塘镇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兰昌春说。
2024年,鱼塘镇引进云南健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成169亩蓝莓大棚无土栽培基地。该项目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环境精准调控等现代农业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蓝莓产量品质,更推动当地蓝莓产业从传统零散耕作模式,向智慧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型。
“基地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流转周边3个村6个村民小组300余亩闲置土地,既为村民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也带动了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墨江县鱼塘镇工作人员宗宇表示。
基地在采收、分拣等环节优先聘用当地村民,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根据采摘熟练度和工作量计酬,熟练工日收入最高可达240元。
“以前,种一亩田地只有一千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土地流转有租金,我在基地管水、肥和摘蓝莓,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墨江县鱼塘镇和平村村民钟江琼说。
2025年,上海市投入250万元资金,帮助鱼塘镇积极推进蓝莓二期扩建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种植面积134亩,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据了解,目前,墨江县蓝莓种植面积达889亩,新建和扩建面积为577亩。产业布局的持续优化,让蓝莓产量和产值稳步增长,蓝莓产业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