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普洱市各地立足生态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革新、产业链延伸等多项举措,推动特色产业实现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带动农户增收、促进生态转型的重要力量,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
普洱网讯(通讯员 杨媚 明配英 刘梦星 左贵成)在推动山区产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结合滇橄榄生长特点,创新实施“橄榄+N”的套种模式,将其与茶、咖啡、核桃等当地特色作物进行套种。这一模式不仅为山区群众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也助力当地产业实现绿色转型,“点绿成金”效应逐步显现。
走进同心镇那柯里村转山田村民小组茶园,套种的滇橄榄树挂满了果子,游客们穿梭其间体验采摘。
套种基地负责人张云贵介绍,目前,基地嫁接的滇橄榄正是丰产期。“我种了15亩,预计产量3吨多,按每公斤3元的价格计算,仅滇橄榄一项的收入就有9000多元。”张云贵笑着说,15亩茶叶收入加上滇橄榄的“额外收益”,很满意。更省心的是,套种在茶园的滇橄榄树,日常只需在管理茶园时顺带修剪枝条,无需额外投入劳力。作为致富带头人,张云贵毫无保留地将种植经验分享给了周边村民,带动更多村民在自家茶园套种滇橄榄。
在梅子镇,滇橄榄主要与咖啡进行套种。宁洱连民咖啡专业合作社通过试验示范、苗木培育、采穗培育等方式进行种植。2024年9月,合作社完成连片种植33亩共2000株,有赤皮、白玉、红宝石、盈玉及野生滇橄榄等多个品种。目前,已有600余株进入挂果期。
“咖啡地采用高矮作物合理搭配套种,既不影响作物光照,又能大幅提升土地利用率。”宁洱连民咖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红介绍,合作社将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品种选优,培育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加快苗圃基地建设,积极争取项目与资金支持,为滇橄榄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宁洱县部分乡(镇)还将滇橄榄产业与林业碳汇工作相结合。在中国宝武集团的支持下,前期按每亩200元标准补助林农实施森林抚育增汇项目,抚育林木的收益归农户所有。同时,林下补植补种滇橄榄、香椿、长蕊甜菜等经济作物,进一步释放森林资源价值,拓宽村集体和林农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