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通讯员 罗娟 文/图)十四五”期间,普洱市委、市政府把卫生健康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医疗服务质效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普洱市人工智能健康云平台建设实现了市域内医疗、医保等数据融合共享,提高了群众看病就医便捷性。“五年来,全市共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8个,建设规模达75万平方米,总投资59亿元,市妇幼保健院、市传染病医院、江城和孟连两个国门医院等一大批项目投入使用。”普洱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杨冬梅介绍,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普洱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县级中医医院实现全覆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766个,卫生人员2.6万人,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09人,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公共卫生人员7.37人,每千名人口床位数8.31张,各项核心指标逐年上升。
五年来,全市累计为八千万人次开展诊疗服务,为25.3万人提供慢病管理服务,一个个鲜活的数字印证了普洱医疗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如今,在普洱,“大病不出市、常见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医疗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107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个,市域医联体和专科联盟13个,急诊急救和临床服务“五大中心”91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级重点专科实现“零”的突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建成基层慢病管理中心和心脑血管救治站186个,104个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
与此同时,全市坚持预防为主,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突发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未发生扩散和外溢。有效遏制艾滋病、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已连续19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保持平稳。扎实开展健康普洱、爱国卫生专项行动,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
“全市卫健系统坚持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为儿童、青少年、适龄妇女、老年人等群体开展出生缺陷、脊柱侧弯、宫颈癌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和HPV疫苗接种,共惠及30余万名重点人群,通过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杨冬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