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随着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一批可喜的生态成果正逐渐显现:护鸟行动点亮千家万户的生态保护意识,守护着翱翔天际的精灵;在糯扎渡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瘰疣螈悄然现身,揭示着生物多样性的深厚底蕴;深山幽谷间,珍稀的野生格力兜兰再度迎来盛花期,种群数量稳步增长……声声鸟鸣、次次邂逅、朵朵绽放,都清晰标记着普洱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见证着人与自然从共生走向和谐。

普洱网讯(通讯员 虎遵会 罗宗强 文/图)近日,有摄影爱好者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的景迈山上,拍摄到几株形态奇特的植物。它们开放时,花朵中心形成一个深邃的空腔,仿佛张着“血盆大口”。经澜沧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鉴定,确认该植物为曾在我国消失近30年的珍稀物种——寄生花。
寄生花是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植物之一。由于较为罕见,它曾一度被认为可能已在我国境内消失,直至近几年才陆续在西双版纳州的雨林中被发现。此次在景迈山的发现,再次证实了其在我国的分布范围。
据介绍,寄生花通常寄生于崖爬藤属植物的根部,它无叶、无根、无枝条,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隐于地下,难以寻觅。只有当养分积累充足,达到繁殖条件时,它才会破土而出,将一生积蓄的能量转化为短暂而绚烂的花朵,完成生命的延续。其花期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12月。
因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极高的科研价值,同时面临严峻的生存威胁,寄生花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易危(VU)等级,并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又讯(通讯员杨潞琳)近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雅口村村民张鲍成在自家烤烟房外发现一只外形奇特的爬行动物。该动物形似蜥蜴,体表呈红棕色与深色斑块相间,皮肤粗糙并布满明显疣粒,状态迟缓,疑因低温导致冻伤。张鲍成见状,小心将其移至烤烟房内。几分钟后,小家伙逐渐恢复活力,缓缓爬向墙角。“它可能有点怕人,就安静地待在暖和的地方。”张鲍成说。
为确认物种身份,张鲍成拍照后立即联系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经工作人员比对资料,确认该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瘰疣螈。待天气转晴、气温回升,这只红瘰疣螈缓缓爬入附近山林,回归自然。
据悉,红瘰疣螈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是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天然指示器”,通常栖息于海拔1000米至2400米、植被茂密且水质清澈的山区溪流环境。此次现身糯扎渡镇,充分印证了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水源洁净、植被覆盖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近年来,糯扎渡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巡护与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