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展新颜 绘出振兴新画卷

△白沙坡村民小组。

△丫口村民小组。

▱通讯员  李婷  张怡

从思茅城区出发,沿着昆磨高速一路向南,驶出南岛河收费站后继续行驶3.5公里,便到达了南屏镇南岛河村白沙坡村民小组。村子道路平整交错、民居白墙青瓦错落有致、咖啡体验中心窗明几净,呈现出一幅现代化的新农村景象。

然而在几年前,白沙村村民小组还面临着产业薄弱、村子毫无特色、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等问题。这巨大的变化,得益于“共享价值 美丽星村”项目的实施。

“共享价值 美丽星村”项目是上海市和云南省创新帮扶方式,在思茅区建设的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该项目立足普洱咖啡产业资源优势,整合全产业链,将白沙坡村民小组打造成集咖啡种植加工、旅游体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咖啡社区,旨在围绕咖旅融合延伸多种业态,促进当地咖啡产业发展,联农带农。

项目建设以来,项目组立足普洱咖啡产业资源优势,围绕“咖啡+旅游”,通过空间规划及产业发展策划、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咖啡种植区人居环境等举措,白沙坡村民小组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产业发展等方面也有了明显提升。

“以前,南岛河的咖啡产业较为单一,现在从纯种植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南岛河有5个咖啡庄园,吸引了许多游客到这里体验,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南岛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余丛章介绍。

项目的实施还催生了多元化的人力资源需求,吸引了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发展,实现了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多元化就业。“我在北京工作了快一年的时间,得知家乡建设的项目能给我们年轻人提供机会,我就回来工作了。我想利用学到的专业知识为家乡作贡献。”民宿管家刘明说。

白沙坡村民小组的蜕变之路,生动诠释了“产业兴旺富乡民”的深刻内涵。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还有倚象镇大寨村丫口村民小组。来到丫口村民小组,只见平坦整洁的大路贯穿其中,小路纵横通达,民居干净整洁,不少农家的庭院里种满了鲜花和树木。

丫口村民小组以山地地形为主,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茂盛,物种丰富,盛产各类野生菌和百草药根。倚象镇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村两委”协同助力,群众投工投劳投资金,开展农家乐及民宿提升工程,将丫口建设为“普洱野生菌第一村”,助力农户持续创收。当前,丫口村民小组的多家农家乐围绕野生菌特色餐饮,选用当地特色农产品食材,研发出了丰富的野生菌菜品,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打造出了一批生态特色农产品品牌,辐射带动全村发展。

倚象镇还为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开设餐饮接待服务礼仪、民俗音乐教学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不仅提高了村民的专业素质,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

白沙坡勇于创新闯出一条咖啡之路,丫口留住乡愁记忆因地制宜发展,两者发展模式虽不同,却异曲同工,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绚丽之花。近年来,思茅区坚持做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治理成效明显,全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