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国营 徐一丹
在秋冬交替之际,普洱民族团结园迎来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启程。11月5日上午,随着晨光初照,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的后代们在这里集结,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进京之旅。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地理移动,更是一场心灵的回溯与未来的展望,通过一座碑、一条路、一封信,他们从普洱一路向北,续写家话,传承佳话。
一座碑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这座矗立在普洱的丰碑,见证了无数先辈的誓言与承诺。它不仅是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更是对后代们无声的教诲。方财兵,作为誓词碑上签名代表的后代之一,深情地讲述着父亲方有富与这座碑的不解之缘。父亲的骄傲与嘱托,让他成为了誓词碑的义务讲解员,将这份民族团结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此次北京之行,方财兵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儿时的梦想相遇。他深知,这份对党的忠诚与信仰,正是父亲最想让他传承的家话。
一条路
连接南北,见证变迁
中老铁路,这条新开通的铁路线,不仅缩短了普洱与北京的距离,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的后代们,有的来自偏远的山村,大多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这次旅行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现代化的便捷。盟誓代表后人苏国文感慨万分地回忆起当年父亲赴京参加新中国首个国庆观礼,历经徒步、骑马、划竹筏、乘汽车的漫长旅程才抵达昆明的艰辛旅程,如今,中老铁路的开通让一切变得如此简单快捷,他看到了父亲的梦想已成真。这条铁路,不仅连接了普洱与北京,更连接了过去与未来,让家话与佳话在时空的隧道中交相辉映。
一封信
跨越时空,传递情感
一封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盟誓代表的后代们倍感振奋。这封信不仅是对他们的亲切勉励,更是对民族团结事业的殷切期望。刀金玉,作为写信人之一,她深知这封信的重量与意义。她的父亲麻哈喃自70多年前受邀进京观礼回来后,一直致力于民族团结事业。如今,刀金玉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书写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这封信,不仅是她与父亲情感的纽带,更是她与各族群众心灵的联结。
一次北京行
寻梦圆梦,续写佳话
从普洱到北京,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对于盟誓代表的后代们来说,这是一次寻梦之旅,也是一次圆梦之旅。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先辈的足迹,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无论是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激动与自豪,还是乘坐中老铁路列车时的感慨与惊叹,抑或是收到总书记回信时的感动与振奋,都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传承与创新的信念。他们深知,无论身在何处,家话与佳话都将代代相传,永不止息。
从普洱到北京,一路向北,不仅是一场时空的对话,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盟誓代表的后代们,带着先辈的嘱托与期望,继续书写着民族团结的新篇章。他们的故事,也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