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县政协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提升能力上持续发力。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举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8次,召开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学习27次,开展专委会和委员活动小组学习30余次,举办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培训班1期。

以服务大局为己任,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认真践行“三法三化”,坚持清单式、流程化谋划推动工作,顺利完成县委批转的年度重点协商计划,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2次,专题协商5次,形成建言参考11篇,查找梳理问题43个,提出对策建议53条。审查立案交办委员提案92件,遴选9件重点提案,分别由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提升了提案办理质量。加强与挂联企业、政协委员企业和广大民营企业的联系沟通交流,走访企业30户(次)。配合上级政协调研组及各地政协赴西盟县调研考察20次。班子成员带头下沉到各界别和基层一线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宣讲20余场,全年开展“书香政协·委员讲堂”活动58场(次)、受众3000余人。积极推动“双推”协商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寨、进学校。推动阿佤人民唱新歌纪念馆开馆、“拉勐纪念园”改造提升、班母老寨佤族传统民居保护修复工作。收集整理文史资料50余万字、图片500余幅,编发《政协工作动态》18期,在县级及以上媒体刊发稿件100余条(次)。

以守正创新为驱动,在践行协商民主上持续发力。认真落实“加强和改进调研视察”“提高协商议政质量”“提高提案质量”等制度办法,完善班子成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联系走访委员等工作机制。不断深化“1+2+4+N”协商体系,形成了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议为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对口协商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平台和工作格局。深入推进院坝协商,围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助推殡葬改革”“探索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关心关爱农村‘一老一小’”等开展院坝协商14场次,协商达成共识或提出建议74条,各方参与人数478人,其中政协委员80人。

以履职尽责为使命,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持续发力。探索总结“1235”工作法,推动院坝协商走深走实、常态长效。即:健全挂包联系、统筹调度“一个机制”;坚持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党政中心工作相融合,与培育协商文化相融合“两个融合”;力求把准定位不偏位,把准方向不偏移,把准目标不动摇“三个把准”;抓好选准协商议题,科学合理选人,深入开展调研,充分协商讨论,推动成果转化“五个环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西盟县政协委员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

(西盟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岩克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