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廖智若愚 通讯员 李钰安) 近日,记者在西盟佤族自治县翁嘎科镇英腊村的百香果种植地块看到,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整地理墒、修剪枝叶、施肥,为今年的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对于百香果的后期生长收成至关重要。”百香果种植户叶来满脸笑意地对记者说。今年叶来家种植了8亩百香果,按去年的市场行情估算,预计纯收入可达5万元。
2022年,翁嘎科镇试种了50亩百香果,2025年,种植面积达1000亩。发展百香果产业过程中,翁嘎科镇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依托“党支部+公司+村集体+群众”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解决销路问题。在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农资支持、收购销售等服务之余,公司还根据收果量,按每吨100元为村民小组集体经济创造收益。
面对良好发展前景,翁嘎科镇在英腊村罗阳村民小组建设了百香果联农带农示范基地,推行“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的双重保障机制,让农户放心发展产业。通过标准化种植,英腊村百香果亩产稳定在1.5吨左右,每亩收益约万元,惠及群众1900人。每年长达4个月的采摘期,也让上百名村民变身产业工人,人均增收超万元。
为破解群众“想种不会种”的难题,翁嘎科镇的5个村均成立了由党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百香果种植技术交流服务微信群,为群众答疑解难。同时,组织实施种植技术培训,开展百香果种植集中培训,提高群众种植、管理百香果的技术水平。
翁嘎科镇还以建设绿美乡村为重要抓手,将发展庭院经济与提升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种植百香果,让群众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实现“开门见景”。
翁嘎科镇的百香果,不仅是一份“甜蜜”事业,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接下来,翁嘎科镇计划健全全产业链服务保障体系,在党建示范引领下,依托“党支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聚焦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深加工等,打造翁嘎科百香果的优质品牌形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