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叶兆玲 杨朝虎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本地产的茶很多,当年就是茶马古道,中药材历史悠久,小粒咖啡很好喝,还是橡胶主产区,有热带亚热带的水果坚果……这些特产都是你们的王牌,要继续把王牌打好。”
坐落在滇西南的群山环抱之中的景东彝族自治县,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哀牢山的交汇之地,更是普洱茶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景东县走出了一条从传统种植到全产业链升级、从品牌打造到茶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历史渊源 景东茶叶的“前世今生”
日前,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景东之行媒体沟通会上介绍:“茶树喜阴湿,又需要足够的光照,这里的条件都占全了。”
正如钟睒睒所言,景东县的自然条件堪称茶树生长的“天选之地”。景东县森林覆盖率达68.4%,年均气温20.5摄氏度,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高海拔、多云雾的生态环境,赋予了茶叶馥郁而不浓烈、清幽且持久的清香及醇厚饱满、回甘悠长的茶汤滋味,使得景东茶叶在众多品类中脱颖而出,备受茶客们青睐。
“无量有佳茗,一藏越千年”。早在秦汉时期,濮人就在无量山、哀牢山一带种茶、驯茶、制茶,景东境内至今仍有千余年栽培形成的古茶树,形成了天然的普洱茶博物馆。相传,无量山中的金鼎山、温岭山、凤冠山、老仓山、御笔山等古茶园,在大唐、吐蕃、南诏和宋元明清等时期都声名远扬,晚清以前,每年仅销往藏区的茶叶就达3万担之多。
唐代樊绰《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是云南茶见诸史籍最早、最确切的记载,印证了景东作为普洱茶主产区的历史。
千百年来,生活在澜沧江、李仙江流域的各族人民,与茶相伴、以茶为生,种茶饮茶、爱茶敬茶。各族人民把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都融入了茶中。彝家煳米罐罐香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经唐、宋、元、明、清的茶马古道文化,则与中原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悠久灿烂、别具一格的无量文化。在景东,至今仍然留存着祭大茶树、祭茶神等民风茶俗及大帮腔、打歌等茶歌茶舞。
全产业链升级 从毛茶输出到精深加工
作为滇西南最大的毛茶交易基地、“中国茶业百强县”,如何把年产1.74万吨毛茶的效益提到最高,是景东县一直以来积极探索的关键命题。
对此,景东县计划投资9.85亿元,按照种植规模化、产品精品化、加工集群化方向,打造“两山”普洱茶产业园,以“一核三区”,即文黑核心区、营销中心片区、景范茶旅康养片区、安定茶仓分园紧密联动,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多种形式延伸茶产业链条,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种植规模化——
通过整合零散茶园,建成9.26万亩高标准有机茶园;组织有机茶园管理、生产加工技术培训,提高茶叶品质;引入无人机巡护、物联网监测等现代技术,促进5.4万户、17.6万茶农增收,实现茶叶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加工集群化——
景东县现有茶叶初制所176家、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71个。过去,大大小小的茶厂工艺水平相对粗放,造成茶叶品质不稳定,农户收入也不稳定。近几年,景东县内的茶仓茶业、天泽茶业、廖氏景东茶业、王氏茶业等龙头企业配备自动化杀青机、智能分选机等设备,推动初制所标准化改造,精制加工率从过去的不足10%提升到近20%。3月31日,农夫山泉捐建的景东安定茶叶加工厂正式投产运营,为景东茶产业标准化、集群化发展再添一员“强将”。农夫山泉凭借其在饮品行业深耕多年积累的先进生产技术、严格质量管控体系及品牌影响力,将为景东茶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为当地其他茶企提供示范样板。
品牌高端化——
据有关数据表明,景东生产的80%的茶叶是省内知名茶企的原料,这种销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于是,景东县开始探索自己的品牌化之路。2023年5月,景东县发布“无量八部”普洱茶产品,融合政企力量,打造文化IP,做强“茶出银生·无量景东”品牌。同时,引入农夫山泉等优质企业,借助其渠道资源拓展全国市场。在品牌化打造的加持下,景东茶叶由毛茶流通向精深加工转变,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底气。
茶旅融合 从“品一杯茶”到“赏一次景”
景东县深挖茶文化内涵,探索“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融合模式,通过实施茶文旅融合项目,将茶园变景区、茶品变文创,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化体验升级——
通过举办“无量论茶”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和传承景东茶文化,推动景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两山”普洱茶产业园建设茶博馆,让游客身临其境体会“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历史内涵。依托“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打造特色茶山旅游线路,推动茶文旅高度融合发展。
生态旅游拓展——
景东县优化茶旅线路,打造了金鼎山—磨刀河露营基地,文井镇长地山、锦屏镇五棵桩茶山民宿集群等,将茶园观光与户外休闲结合,吸引游客体验“茶园+星空”的野趣生活,以旅兴茶,以茶促旅,丰富茶旅业态,带动茶农增收。
节庆IP打造——
通过举办“无量论茶”活动、春茶开采节、少数民族传统茶艺大赛和外出参赛参展等系列茶事活动,逐步提升“茶出银生”历史文化品牌影响力。
未来图景 打造新标杆书写新篇章
截至2024年底,景东县茶产业覆盖13个乡(镇)、166个村,惠及5.4万户、17.6万人。
全县栽培型茶园面积达26.5万亩,其中现代茶园22.3万亩,古茶园4.2万亩,野生茶群落面积28.6万亩。全县上千年的古树茶有300余株、上百年的古茶树有10万余株、五十年以上的老茶树有200万余株。
景东县积极推动有机茶园建设,面积已达9.26万亩,其中5.43万亩已获得有机茶园认证。景东,这片浸润着千年茶韵的土地,正以“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为路径,稳步从“产茶大县”向“茶业强县”大步迈进。
然而,景东县茶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企业市场拓展不足、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加工工艺参差不齐等问题。为破解瓶颈,打好景东茶这张王牌,让茶农成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面向“十五五”,景东县锚定了目标:到2025年,建成10万亩有机茶园,完成茶叶产量1.8万吨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
茶出银生,无量景东。从枝头的绿叶到支柱产业,景东县茶产业在无垠的芬芳香韵中凝聚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信心和力量。未来,景东县茶产业将继续秉持绿色、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书写新的篇章,为景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本版图片由景东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