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通讯员  徐晓芳  罗嘉

近年来,思茅区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茶产业链全面升级,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全力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协同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优势。

思茅区现有茶叶种植面积35.3万亩、4个茶叶交易市场、330 家茶叶加工企业、320家茶叶初制所、122个SC认证茶叶加工厂及10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024年,思茅区茶叶产量达2.43万吨,综合产值达120.32亿元。茶叶创造的价值不断攀升,1.7万户茶农在这里安居乐业,共同谱写着茶叶致富的新篇章。

科技赋能茶园管护

走进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的基地,摄像头、虫情监测系统、气象设备等“新鲜面孔”引人注目,处处展现数字科技的“身影”。

2022年4月,祖祥茶业与中国电信普洱分公司就“有机茶园5G定制网+云上智慧工厂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普洱祖祥高山茶园基地建设涵盖茶园可视化、环境智能监测、产品溯源等功能的5G智慧茶园管理系统,为1.2万亩茶园装上了“最强大脑”。

项目以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手段为支撑,通过在茶园建设物联网传感设备,搭建物联网无线传感器传输网络,以智能化手段实现茶叶生长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控,并将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经运营商网络上传到云平台,建立茶叶产品溯源体系,实现全程质量监管及物联网智能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和科学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标准化建设提升茶叶品质

在思茅区,茶叶从种植、采摘到加工,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标准。思茅区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茶产业绿色生态发展。目前,全区累计绿色有机认证转换茶园达17.32万亩。

《普洱市普洱茶十项标准》《思茅区茶园全面禁止使用农药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严格落实,构建起区、乡(镇)、村、小组四级行政监管,以及行业部门、协会、产业联盟、认证机构、企业等多方主管的“双管”模式,实现全域有机化生产管理。

同时,积极开展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工作,23个以茶为主要产业的村成功入选。规范有机认证,引入爱科赛尔、五洲恒通等权威认证机构,为茶产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运用黄蓝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病虫害,降低农药残留。委托普洱市检验检测院每年对100 个茶园监测点的200个茶叶及茶园土壤样本进行严格检测,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

另外,思茅区持续提高茶叶加工能力,建设17个标准化示范性加工厂,打造示范性精制生产线。2024年,规上企业实现产值4.42亿元。云南普洱国资有机茶业有限公司2000吨有机茶精深生产线投产后,当年产值就达1.15亿元。

茶旅融合促进多元增收

“太治愈了!茶海望不到边,连呼吸都带着茶香!”春日,重庆游客何女士一家漫步在思茅区倚象镇万亩茶园,沉浸式体验采茶乐趣,感受普洱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思茅区茶叶种植基地乘着茶产业发展之势,通过开发茶叶采摘、加工制作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尽享采摘乐趣,实现茶旅融合发展。

思茅区深挖茶文化内涵,通过实施茶文旅融合项目,将茶园变景区、茶品变文创,探索“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融合模式,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以普洱茶小镇、中华茶博览苑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茶+文旅+康养”等新型业态,挖掘和传承茶文化,推动基地、城市、村庄与文化深度融合,建成11个茶叶特色庄园,以及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思茅的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如今,茶产业已成为思茅区的一张亮丽名片。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从一个产业到一种生活,思茅正以茶为媒,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富民强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