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咖啡的“数字时代”——科技赋能咖啡产业

在北纬22°的亚热带季风吹拂下,普洱正以咖啡为笔,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书写着产业传奇。2024年的数据显示,这座“中国咖啡之都”咖啡出口量同比飙升358%,达3.25万吨,覆盖全球29个主要消费市场。当星巴克、瑞幸等国际品牌的原料仓蜕变为产业创新高地,普洱咖啡的破局密码——科技赋能正逐渐清晰。

普洱市作为中国咖啡产业的核心产区,正以科技为引擎加速推进咖啡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技术赋能,普洱咖啡从种植到加工、从管理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焕发出“数字智慧”。

技术创新驱动种植革命。普洱市实施咖啡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实现了标准化、数字化、绿色化种植。推进优良品种的示范种植,实施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和水肥一体化的咖啡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引导分级采收、分级加工,加强质量管控,提升生豆精品率。

‌绿色科技重构加工流程。探索绿色工业发展路径,培育了爱伲、北归等本土咖啡知名企业,引进正大集团、金客隆、隅田川等大型企业,大力建设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推出冷萃、冻干、花式咖饮等产品。新建和提升改造咖啡鲜果加工厂86个,有咖啡SC企业56家、规上咖啡企业15家,精深加工后咖啡产值增加11.6%,全市精深加工率突破50%。创新研发微水加工技术,使每吨鲜果加工耗水量从6吨降至45公斤。

数字赋能撬动全球市场。布局“双线”营销体系,线上打通京东、抖音等电商渠道,线下布局“咖啡会客厅+主题街区+连锁门店”立体网络。创新推出“地理标志+企业品牌”双标识体系,不断提升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举办中国(普洱)国际咖啡博览会,是中国咖啡原产地首次举办以“中国”冠名的国家级专业型国际化咖啡博览会,纳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工信部联合发起的“十城联动共享美食佳饮”系列重点活动,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超300家企业参展,接待专业观众近2万人次,咖啡采购商订单及合同意向交易额达22.36亿元。

目前,普洱咖啡种植面积达68万亩,年产量近6万吨。2024年综合产值达85.08亿元,22万咖农人均收入突破9600元。随着数字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普洱正从“原料供应者”蜕变为全球咖啡市场的“技术领跑者”,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鲜活样本。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