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椿黠 牛泉霖 文/图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思茅区通过“政策扶持+精准服务+平台搭建”的组合拳,形成“外出就业有保障、就近务工有平台”的就业服务体系,帮助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全力推进稳就业、保民生工程。
“您好,省外务工满3个月可申领交通补助,请及时联系您的帮扶联系人进行申报……”对于在外务工不便返乡的劳动力,思茅区倚象镇党群服务中心主动打电话帮助符合条件的脱贫劳动力收集申请材料,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办事效率。“我们根据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政策,主动对接联络、精简申报材料,由外出务工人员通过扫描拍照等方式提供申报材料,村组干部完成申请材料收集后,交给就业窗口业务工作人员统一受理。”倚象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廖佳说。
近年来,思茅区扎实开展脱贫劳动力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助政策,符合条件者每年可申领1000元补助金。符合条件者可通过“线上”“线下”多个渠道申请一次性交通补助。线上,通过电脑端登录“云南省公共就业服务网上办事大厅”或手机端进入微信公众号“就业彩云南”申请。线下,向所在地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或县(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申请。截至2025年3月,思茅区共兑付一次性外出务工补助87.1万元。其中,倚象镇2024年完成一次性交通补贴申报614人,这一政策有效减轻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经济压力。
在促进劳动力输出的同时,思茅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着力打造“家门口就业圈”。截至2025年3月,涵盖普洱茶加工、中医药等特色产业的就业帮扶车间已吸纳334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出家门进厂门”的就业转型,“外出就业有补助、就近务工有岗位”的双轨模式,保障了群众收入稳定性,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活力。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思茅区就业帮扶车间之一,以全产业链创新为主线,建成初制、提取、包装三大生产中心,涵盖了初制、提取、分装、物流等多个环节,长期为107名劳动力提供岗位,其中13名为脱贫劳动力,为周边农户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走进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产品外包、产品喷码、包装材料存放、成品装箱等工作。建档立卡户李应成在第二车间从事包装工作已有10年的时间:“父母长年患病需要照料,我在这里做工,每个月的收入都很稳定。车间离家就10分钟路程,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这样的暖心政策,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我们的生计问题。”
近年来,思茅区不断加强和规范就业帮扶车间认定管理工作,通过积极落实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奖补政策,全力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就地就近就业,让不少农户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实现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双赢。
“就业帮扶车间的设立,旨在帮助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生产企业吸纳5人以上脱贫劳动力与其签订1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即可申请认定就业帮扶车间,享受相应补助。”思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涵表示,人社部门将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根据劳动者需求精准提供就业帮扶,帮助更多劳动者实现增收致富,让更多群众端稳就业“饭碗”,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