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斯 文/图) 思茅河,这条穿思茅城区而过的“母亲河”,曾因城市扩张、生态脆弱、设施滞后而导致水质深陷劣V类困境。经过短短几年整治,这条承载着城市呼吸的河流却奇迹般焕发生机:2022年,水质实现历史性脱劣,一泓碧水重新荡漾起生态清波。环境蝶变背后,是思茅区委以抓党建、促发展为舵,以党员干部实干担当为桨,在思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激流中,奋力划出一条党建红与生态绿交相辉映的轨迹。
思茅河治理千头万绪。思茅区以党建为主轴,创新构建“1+2+N”责任体系,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成立脱劣攻坚领导小组,打破层级壁垒,将市城投、市水务等关键力量下划区级统管,构建起以思茅区为主体、市级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治理指挥部,指挥棒一挥,各方闻令而动。编织跨区域、跨层级协作网络,牵头建立“景洪普文—普洱思茅流域协作联盟”“思茅街道—南屏镇党建联盟”,将曾经松散的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组织链”嵌入“责任链”,基层党员先锋队纷纷报到,开展120多场次河道清理、管网疏导行动,以实际行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看得见的清流。
思茅区着力完善机制,建立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流域保护治理难题在高效协商中破解;推动出台《普洱市思茅城区河道管理条例》,将河(湖)长制纳入法治轨道;各级河长责任压实到思茅河及其8条支流,巡河网格员机制应运而生,41名网格员如敏锐的“生态哨兵”,发现问题即时分办督办;织密全民参与网络,推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全民治河、全民监督蔚然成风;沿河村(社区)党支部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守护之网覆盖河道每一寸肌理,实现无死角、全覆盖。
思茅区将治理一线作为淬炼党性、检验担当的主战场。1600余人次党员干部投身230余场“四个一”活动——徒步巡河查症结、“四乱”整治亮利剑、排查整顿除隐患、攻坚克难破瓶颈。思茅河保护治理党员志愿队、党员突击队成为思茅河保护治理行动的先锋力量。此外,思茅区将思茅河治理成效作为干部综合考核的“硬杠杠”和培养锻炼的“大熔炉”,170余名党员干部挺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等重大项目最前沿。
当碧波重新流淌于城市中心,映照的不仅是思茅河的生态环境改变,更是思茅区党员先锋们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明亮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