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加持“点绿”景迈山

▱通讯员  芶代岚  管骞  文/图

在景迈山,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祖辈居住在景迈山以种茶卖茶为生的少数民族离不开茶。这里也正悄然经历一场“绿色脉动”,现代清洁电力如同一条坚韧的藤蔓,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景迈山小新寨茶庄园里,普洱茶与智能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哐哐、铛铛……全国首条普洱茶标准化、清洁化、智慧化、均质化加工生产线正在运行,实现从摊青、杀青、揉捻、晾晒等工艺到干毛茶装箱称重的全过程自动化不落地加工生产。“以前祖辈们用砍树烧柴、烧煤的传统加工方式制茶,火候把控全凭手感。如今,制茶用上了电,既节约了人力物力,茶叶品质也稳定,还能卖个好价钱。”景迈大寨村民岩坎说。

普洱供电局推行的“以电代柴”项目已实施多年,景迈山茶叶加工点实现以电制茶的工艺改造,既提升了茶叶炒制的效率和品质,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每年更是节省了近80万元的烧柴费用。今年,普洱供电局计划完成110千伏变电站改造,增建1条10千伏的线路,使景迈山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电网转供率、自愈率达100%,供电可靠性将大幅提升。

电力不仅守护生态,更在科技加持下为千年古茶园装上“智慧心”。依托稳定的电力供应,覆盖景迈山小新寨茶园的智能管理系统持续工作:传感器实时采集古茶树生长环境的温湿度、土壤墒情、空气质量等关键数据;高清视频监控密切追踪森林健康状况和火险隐患。这些海量数据通过电力驱动的通信网络,源源不断汇聚至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实现茶叶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及时对茶树行间距、有机肥施用、病虫害绿色防控、遗产地科学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持,增加茶园碳汇能力,减少碳排放,实现茶园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