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宇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品质和强大力量,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在抗日战争中,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面对外敌的侵略,全体中华儿女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战之中。“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呐喊响彻云霄,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共赴国难,为祖国而战,为民族而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知识出知识,汇聚起磅礴的力量,用热血和生命保卫国家,充分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在14年的抗战中,中华儿女伤亡3500多万人,涌现出无数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元帅在左权将军牺牲后撰写的缅怀诗。“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这是张自忠将军殉国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杨靖宇率领抗联将士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战斗,最终壮烈殉国。还有“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等英雄群体,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宁死不屈,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中国远征军、滇西民众并肩作战,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牺牲,用生命打通了国际援华生命线。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所形成并展现的抗战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英雄儿女为民族独立、和平和自由而抗争的坚定决心和伟大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前,毛泽东同志豪迈地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八路军115师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淞沪抗战中,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以“人在阵地在,誓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孤军奋战4天4夜;八路军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更沉重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中国军民的这种英雄气概,让日本侵略者为之胆寒,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侵略者狂妄宣称三个月灭亡中国。他们低估了中华民族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抗战期间,无数中华儿女怀着必胜信念,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救亡战场,顽强抗击敌人,最终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洗刷了百年国耻。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的必胜信念,是赢得对日本侵略者斗争胜利的坚强精神支撑,体现了中华民族永不言败的民族自信。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能够让全体中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精神特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能够不断增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使全体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伟大抗战精神能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定的必胜信念,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它提醒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伟大抗战精神是人类和平与正义的宝贵财富。弘扬抗战精神,能够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坚定信念,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我们要永远铭记抗日战争的历史,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作者单位:墨江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