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通讯员 孙华/文 王仕平/图) 近日,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马散村的林地里,药香扑鼻。种植户肖忠平正带着工人采挖重楼,挖、装、运,一派繁忙的“淘金”景象。
过去,马散村产业单一,村民收入较低。为增加收入,村民开始种植重楼。肖忠平是较早开始种植重楼的种植户。“我们以为重楼喜阴就随便丢到林子里,夏天强光一晒,苗全蔫了。”回顾创业初期,肖忠平说自己和村民们没少走弯路。
关键时刻,西盟县农科局科技服务队来了。“遮阴70%、土壤疏松透气、沟不积水、网高2.5米……”技术员把课堂搬到地头,手把手教搭棚、测光照、调节土壤酸碱度。村民娜荣感慨:“种重楼比养小孩还‘娇贵’。”
技术落地,产量立现。肖忠平的20亩标准化基地今年迎来丰收,纯收入预计突破20万元。随着种植技术日益成熟,马散村探索出多种发展路径。村里成立了重楼合作社,推行统购、统技、统销,农户以土地、劳务、资金入股,风险共降、利益共享。为让土地“一茬变两茬”,技术员又推广林下套种草果,实现“林上遮阳、林下生金”。
产业旺了,年轻人回来了。他们把直播间搬到重楼地,真空鲜品礼盒、切片、磨粉等产品轮番上架,让重楼通过电商走进了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大型药店,订单供不应求。
如今,深山里的“绿金子”,正层层叠叠托起佤山群众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