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当前,普洱市一些地区产业发展还存在短板,产业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把产业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前的主要工作任务。只有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通过技术推广、人才培育、农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才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强技术推广,延伸产业链条。在产业发展中,要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小产业格局,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科技专家+科技能手+栽培农户”的技术推广体系,解决产业后续发展难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注重农产品的研发、推广,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全面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在有条件的乡村,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将食品的保鲜技术、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有机结合,畅通农村快递物流运输渠道。在农产品宣传推广上,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电子商务等方式,加大力度实施消费帮扶。 强人才培育,夯实产业基础。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强人才培育,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培养一批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和巧手艺的“农艺人”,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同时,激活本土人才优势,树立实践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最大程度地焕发乡村振兴的潜力。 强农旅融合,打造产业亮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发展生态种养殖,将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推动农业从生产走向生态、生活功能的拓展,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结合特色产业,开发农耕游、渔业游、科普游等不同特色的农业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打造产业亮点。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产业兴旺发展是一份“必答卷”。广大干部群众只有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才能实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乡村振兴的大发展,从而跑好从脱贫到振兴的接力赛。 (马洁)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