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正文




聚焦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1/12/17/ 09:49 点击:

 

合作共建  带动发展

糯扎渡镇依托热区资源发展蔬菜产业

本网讯   冬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勐矿村没有丝毫寒意,这样的热区资源正是张永在此扎根发展蔬菜产业的原因之一。而村主任的热情是吸引张永的另一个方面。2016年,张永在其他州市做蔬菜生意,前来参观学习的村主任盛情相邀。当时,张永正想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张永成立蔬菜公司,并与村委会共同组建合作社,一起发展蔬菜产业。

在勐矿村,张永的澜沧尊禾农业科技发展公司起步并不顺利。“蔬菜产业看似门槛不高,但是风险不小。”在行业内摸爬滚打近20年,张永体会颇深,“价格涨跌太快了,有时候早上一个价,下午又是一个价。”连续3年公司一直亏损,但是农户的产品一斤都没有少收,给农户的钱款也按时足额兑付。坚持了3年,行情回暖,公司效益终于拨云见日。“这也是行业的特点之一,坚持下去,有时一年的好行情就可以弥补前面几年的亏损。”张永说,“行情好按照市场价收购,不好则按照保护价收购。但是不管行情怎样,对种植蔬菜农户的承诺必须兑现,这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和底线。”赢得了农户的信任,公司规模和效益在勐矿村快速壮大,从最初的几百亩扩大到1.8万亩,种植范围扩展到糯扎渡镇其他村组以及澜沧县的木戛、上允等乡镇,公司还投资建起了冷库,分拣车间等。

与村委会共同组建合作社是尊禾公司带动农民共同发展的主要路径。2016年,张永与勐矿村共同成立澜沧鑫淼蔬菜种植专业农民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建立与种植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合作社为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免租土地、保价回购的模式,即农户种植、合作社保底价回购,并由合作社提供籽种、农药、化肥,技术人员免费指导种植技术,农户只需按照要求种植。现在,除公司直接管理1000亩外,其他1万多亩蔬菜均是通过合作社与农户联合经营。仅勐矿村,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00多亩。勐矿村一名种植户说:“我们老百姓最担心的是销路问题,以前种过冬瓜、秋葵,最后都卖不出去烂了,今年种植四季豆,有合作社保底价格收购,完全不用担心。”

在蔬菜基地就近务工成为勐矿村农户的创收捷径,村民既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增加收入同时又能照顾家庭。合作社自己管理的土地,每年轮种两季四季豆,从种植到采摘,所需劳动力150人至200人,均从当地农户中选用。3年来单是务工费用,合作社就支出600多万元。勐矿村的焦美云夫妻俩都在基地打工,今年务工收入就达6万多元,“在菜地做工,既能把家里打理好,又能赚钱,还省去了外出打工的一大笔费用。”焦美云说。

如今,张永又有了新的发展目标。“我们是要争取早日成为省级龙头企业。”他表示,随后要对照云南省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牌”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标准,在打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下功夫,把尊禾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发展为蔬菜产业中有影响力、有实力的公司,带动更多农民发展。(云南日报记者  李汉勇  沈浩)

 

通关镇:西番莲“敲开”群众致富门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蒋浩  李丽萍   文/图)   近日,走进位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活田村田房村民小组的普洱桦沂农业有限公司西番莲种植基地,村民们在基地管理员的带领下正忙碌着采摘西番莲。

“我家把2亩多的土地出租给公司种植西番莲,我们夫妻俩也去公司的西番莲种植基地打工,不仅得到了土地流转资金收入,而且还增加了务工收入,每天有200多元的工资,近半年来,就有16000多元的收入,比我们自己种地强多了。”村民李洪兵说,多渠道增收让他家的日子越过越顺心。

田房村民小组村民邓国安是普洱桦沂农业有限公司西番莲种植基地管理员,据他介绍,公司向当地农户租赁了150多亩土地,投入100多万元修通生产路,完善灌溉设施,并优先让附近的村民来基地打工,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过去半年的时间里,公司向村民支付工资近20万元。

近年来,通关镇积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与普洱桦沂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带动群众发展西番莲产业,助力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创收,帮助群众实现多渠道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磨黑镇:“老产业”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梁娟娟   文/图)   近期,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星光村的甘蔗长势喜人,村民卫建红在自家的甘蔗地里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种的是罗汉甘蔗,虽然个小,但又泡又甜,大家都喜欢吃。”卫建红满脸笑容地说。今年,他家种了4亩甘蔗,预计产量将达到1.5万公斤,按最低价每公斤3元计算,收入将达4万余元。

据星光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存福华介绍:“从现在的长势来看,每亩甘蔗地产值大概是1万多元。”近年来,磨黑镇星光村依托当地优势,发展甘蔗产业。今年,星光村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建设为契机,鼓励村民把甘蔗产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磨黑镇星光村共种植甘蔗260余亩,涉及农户80余户,预计产量将达1000余吨,产值300余万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董继文:茶香四溢的奋斗青春 下一篇:振太镇:小村庄“大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